次韻王功達見寄
烏府參風憲,鯫生負德音。
投閑雖白首,體國尚丹心。
天上浮云散,江邊秋色深。
第知歌擊壤,寧復賦愁霖。
烏府參風憲,鯫生負德音。
投閑雖白首,體國尚丹心。
天上浮云散,江邊秋色深。
第知歌擊壤,寧復賦愁霖。
您在御史臺參與風紀監察之事,我這淺陋之人辜負了您的善言。我雖已白發投閑置散,但心懷國家仍有一片赤誠。天上的浮云已經消散,江邊的秋色正濃。只知道像上古百姓一樣快樂地擊壤而歌,哪還會去寫憂愁的詩。
烏府:指御史臺,御史職司彈劾,為風霜之任,故稱烏府。
參風憲:參與風紀監察之事。
鯫生:淺薄愚陋的人,作者自謙之詞。
德音:善言,對他人言辭的敬稱。
投閑:謂置身于清閑境地。
體國:心系國家。
擊壤:古代的一種游戲,后成為太平盛世的象征。
愁霖:久雨成災,比喻憂愁的處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推測,當時詩人可能已年老賦閑,友人王功達寄詩問候,詩人便次韻回贈。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詩人雖不在其位,但仍心懷國家。
這首詩主旨是回應友人,表達自己雖年老閑居但愛國之心不變,且能樂觀面對生活。其特點是情感真摯,意境開闊,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精神風貌和文學素養。
信馬天將暮,離山路轉平。川縈太行驛,樹繞澤州城。落日翻旗影,長風送鼓聲。孤云在天際,回首若為情。
南海山村別業成,有園堪種地堪耕。攜書自教兒孫讀,對客曾談宅相榮。飲酒頗同康節興,年高肯慕太公名。遙知散步秋風外,吟看寒潮落又生。
紫宸晴雪映蓬萊,獨出東廂候鎖開。學士履聲云里下,君王鑾駕月中回。爭先皓鶴羞初日,失喜遙林見早梅。坐聽角門宣喚急,卻思授簡懼非才。
地迥林泉好,乘閒會勝游。深沉煙色聚,瀟灑雨聲收。貧過揚雄宅,狂思范蠡舟。寄言賞心友,巾褐此經秋。
丹丘仙人頭雪白,玉宇高寒棲不得。天目之陽多翠微,卻跨黃鶴江南歸。山田有秫澗有水,鹿車同挽青山里。龐公以安遺子孫,足跡不蹋襄陽市。少微之星白煌煌,直與南斗相低昂。東方小兒骨未銳,玉桃親見三千歲。安得左持桃,右持觴,祝公壽,登公堂。天臺山高四萬八千丈,愿公與山同久長。
金闕瓊臺擁玉皇,群仙步武佩??。等閒也欲論封禪,虎衛無緣入建章。
楊枝剪就一秋魂,候燕勞勞縱紫云。誰見癡童推夢枕,短梯猶接看巢痕。
芳埃潤朝雨,風幡麗春明。感時念所期,駕言出春城。賞心每差池,古人崇合并。漫刺無所投,悵然返柴荊。
欲夢家山夢不成,家山湖上鎖春冰。可憐三五團圞月,照向天涯不夜城。城不夜,夜無情。無情當日是多情。多情已被情傷透,持此傷心度此生。
食苗碩鼠饞,掀浪長鯨吼。來日此山中,大難汝知否。
仙人非癡人,山中猶讀書。嗟我癈學久,聞此一長吁。
傷心哉山阿,傷心哉山阿,物本何害人情苛。我來山南啄山果,同來十馀僅存我。彼誰者子,殺人與放火。
襟江帶湖古豫章,西望西山磐石梁。松門石鏡不可到,天際孤帆煙浪長。
燕邸人方至,梁園客亦還。煙塵頻悵望,樽酒暫開顏。草長空階寂,花開小苑閒。征途新得句,搦管共君刪。
雞犬三家市,蓬蒿一畝宮。蘿牽籬羃翠,萚隕砌堆紅。宿鳥來還去,微泉咽復通。幽尋殊未已,落日滿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