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天覺進喜雪
萬馬天街聽啟關,曉光佳氣潑人寰。
春生殿閣玲瓏外,秀發園林頃刻間。
為瑞懽聲浮動植,爭妍詩句麗江山。
從教飛上朱藍袂,點綴彤墀玉筍班。
萬馬天街聽啟關,曉光佳氣潑人寰。
春生殿閣玲瓏外,秀發園林頃刻間。
為瑞懽聲浮動植,爭妍詩句麗江山。
從教飛上朱藍袂,點綴彤墀玉筍班。
清晨,仿佛聽到萬馬奔騰般的聲響,天街開啟了城門,曙光和祥瑞的氣息灑遍人間。宮殿樓閣外仿佛已萌動春意,園林在瞬間變得清新秀麗。瑞雪帶來的歡笑聲在草木間浮動,爭奇斗艷的詩句為江山增添了美麗。就讓雪花飄落在大臣們的衣袖上,點綴著宮殿臺階前整齊排列的朝臣隊伍。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天覺:人名。啟關:打開城門。潑:灑。為瑞:作為祥瑞。動植:指動植物。朱藍袂:紅色和藍色的衣袖,代指朝臣。彤墀:宮殿前的紅色臺階。玉筍班:指朝廷中儀態優雅、人才濟濟的朝臣。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朝廷之中。當時天降喜雪,在古人觀念里雪是祥瑞之兆,詩人應友人天覺之邀,按照其原詩韻腳和次序創作此詩,以表達對雪的贊美和對祥瑞的期盼。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雪后宮廷內外的祥瑞之景,表達喜悅與贊美。其特點是語言優美、意境清新,展現出宏大的宮廷氣象。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唱和的創作風氣。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
御苑春何早,繁花已繡林。笑迎明主仗,香拂美人簪。 地接樓臺近,天垂雨露深。晴光來戲蝶,夕景動棲禽。 欲托凌云勢,先開捧日心。方知桃李樹,從此別成陰。
旄頭有精芒,胡騎獵秋草。羽檄南渡河,邊庭用兵早。 漢家愛征戰,宿將今已老。辛苦羽林兒,從戎榆關道。 一身救邊速,烽火連薊門。前軍鳥飛斷,格斗塵沙昏。 寒日鼓聲急,單于夜火奔。當須徇忠義,身死報國恩。
戰艦排江口。正天邊、真王拜印,蛟螭蟠鈕。征發棹船郎十萬,列郡風馳雨驟。嘆閭左、騷然雞狗。里正前團催后保,盡累累、鎖系空倉后。捽頭去,敢搖手? 稻花恰趁霜天秀。有丁男、臨歧訣絕,草間病婦。此去三江牽百丈,雪浪排檣夜吼。背耐得、土牛鞭否?好倚后園楓樹下,向叢祠亟倩巫澆酒。神佑我,歸田畝。
小酌荼蘼釀。喜今朝,釵光鬢影,燈前滉漾。隔著屏風喧笑語,報到雀翅初上。又悄把,檀奴偷相。撲朔雌雄渾不辨,但臨風私取春弓量。送爾去,揭鴛帳。 六年孤館相偎傍。最難忘,紅蕤枕畔,淚花輕揚。了爾一生花燭事,宛轉婦隨夫唱。努力做,稾砧模樣。只我羅衾寒似鐵,擁桃笙難得紗窗亮。休為我,再惆悵。
春色照蘭宮,秦女坐窗中。柳葉來眉上,桃花落臉紅。 拂塵開扇匣,卷帳卻薰籠。衫薄偏憎日,裙輕更畏風。
光映妝樓月,花承歌扇風。欲妒梅將柳,故落早春中。
隔巷遙停幰,非復為來遲。只言更尚淺,未是渡河時。
重華人逸夏商前,奚取名巖紫洞巔。 深入才如窺寸管,仰瞻早已到中天。 仙田有跡閑芳草,韶樂無聲奇滴泉。 遐想溫薛游古昔,恍如瞻對聽虞弦。
前日是中秋。嬋娟為我留。畫圖間、主勸賓酬。忙處偷閑誰得侶,真意度,淡交游。薇省老參謀。三臺一舉頭。魯祥麟、憎重儒流。今歲彩衣還有伴,方袞袞,慶公侯。
移住還瀛洲。天槎去莫留。數歸期、已過中秋。上界群仙官府足,云不礙,水長流。酒令與詩籌。依然記舊游。倚斜陽、分付羈愁。應與鰲峰人共語,還不減,去年不。
冷淡根。小春時候,兩蕊三花。栽向西湖,移來東閣,一任安排。絕憐瘦影橫斜。但宜在、山巔水涯。花里平安,嶺頭孤秀,榮悴爭些。
一任孤舟正又斜,乾坤何路指生涯。 拋歲月,臥煙霞,在處江山便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