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僧
欹枕無人夢自驚,回廊廣殿午風清。
已浮春露澆詩膽,更炷水沉熏道情。
憂患撼床聞螘鬭,功名殷鬢作蚊聲。
欲依浄社陪香火,僻處安排折腳鐺。
欹枕無人夢自驚,回廊廣殿午風清。
已浮春露澆詩膽,更炷水沉熏道情。
憂患撼床聞螘鬭,功名殷鬢作蚊聲。
欲依浄社陪香火,僻處安排折腳鐺。
斜靠著枕頭無人相伴,夢境中自己突然驚醒,回廊和寬廣的殿堂里午間的風清爽宜人。已如春日露水滋潤詩膽,又點燃水沉香來熏陶修道之情。憂患像螞蟻爭斗聲撼動著床鋪,功名如蚊子叫聲在耳邊縈繞。想要依托清凈的佛社陪伴著香火,在偏僻處安置一個折腳的小鍋。
欹枕:斜靠著枕頭。
詩膽:詩人的膽量和才思。
水沉:即沉香,一種香料。
螘鬭:螞蟻爭斗,螘同“蟻”。
殷鬢:在耳邊縈繞。
浄社:指佛教的清凈社團。
折腳鐺:斷了腳的鍋,常為僧人用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能看出詩人處于對世俗生活感到疲憊、渴望精神解脫的心境。當時可能社會存在一定的紛擾,詩人在經歷了諸多憂患和對功名的追求后,產生了向佛之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佛道清凈生活的向往,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比喻生動。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經典大作,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在面對世俗壓力時的精神追求。
一層樓閣一層歌,蠟燭千行照綺羅。細按新聲相較量,竹枝詞少柳枝多。
事去人亡冢獨存,雍琴空泣孟嘗君。舊時弓劍知何在,惟有松枝掛暮云。
步出城東門,逍遙望云巘。累月懷佳游,茲晨遂登踐。梵宇繞層阿,飛樓凌絕峴。方塘涵湛碧,喬林茂敷衍。繁翳幽莫通,豐茸紛不剪。攀磴窮高躋,緣徑屢回轉。是時微雨收,輕霞澹舒卷。睇遙素橫川,俯夷綠盈畎。陟降體自便,顧睇心已緬。況接曠士言,復偶釋子辯。析空理弗昩,違喧抱逾展。何因此間棲,永令浮慮遣。
黃里含真意,春容帶薄寒。欲知誰稱面,遍插一枝看。
二別阻漢坻,雙崤望河澳。茲嶺復巑岏,分區奠淮服。東限瑯琊臺,西距孟諸陸。阡眠起雜樹,檀欒蔭修竹。日隱澗疑空,云聚岫如復。出沒眺樓雉,遠近送春目。戎州昔亂華,素景淪伊谷。阽危賴宗袞,微管寄明牧。長蛇固能剪,奔鯨自此曝。道峻芳塵流,業遙年運倏。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浩蕩別親知,連翩戒征軸。再遠館娃宮,兩去河陽谷。風煙四時犯,霜雨朝夜沐。春秀良已凋,秋場庶能筑。
白帝揚麾夜雨濛,雪花漸結海云同。幾番齊學霓裳舞,萬片寒欺玉色瓏。澤滲平田催麥長,凍添幽澗礙泉通。春來況值農祥正,雞黍家家樂歲豐。
問余何事每悽然,尺璧光陰閱歲年。舊讀書今存蠹穴,新縫貂巳剩鶉懸。常馀孤枕還鄉夢,頻乞東家買藥錢。自信英雄須到骨,業身隨處了塵緣。
萬方云氣護蓬萊,春色蒼茫紫極開。天闊高臺招駿去,風生大漠射雕來。明時病益江湖思,佳節愁深鼓角哀。堪笑腐儒通籍晚,艱危心折請纓才。
優優至道貴居寬,休把浮名著意看。身在九宵牢著步,些兒下了上應難。
萬里秋山好,凋零逼歲除。晴空填翠黛,碧漢掛蟾蜍。草樹無常色,光輝亦暫舒。悠悠塵世里,誰獨愛吾廬。
田間逢醉尉,人道誤誰何。世路日杲杲,冥行宜見呵。
上巳清明都過了,客愁惟有心知。子規昨夜忽催歸。驛程那復記,魂夢已先飛。回首故園花與柳,枝枝葉葉相思。歸來拚得典春衣。綠陰幽遠處,不管盡情啼。
寶帶香褠水府仙,黃旂彩扇九龍船。薰風十里瑤華島,一派歌聲唱采蓮。
蠟化雕龍睡欲遲。涼宵只為露華滋。南國舊跡夢猶疑。木筆臨池驚折管,牽牛攀閣怕分絲。花開終恨不同時。
青東吹掛席,舟拔一峰高。煙雨生魂夢,風波失羽毛。但能長袯襫,不敢恨蓬蒿。游俠胡為者,徒令愧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