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法輪寺與西林比居長老齊公筑堂于丈室之西名曰雪堂作此寄之
法道陵夷賴典刑,此堂真有救時心。
坐令衡岳為嵩岳,便覺西林近少林。
面壁高風知獨振,薝花細雨為誰深。
故應弟子分皮髄,未愧駒兒善古今。
法道陵夷賴典刑,此堂真有救時心。
坐令衡岳為嵩岳,便覺西林近少林。
面壁高風知獨振,薝花細雨為誰深。
故應弟子分皮髄,未愧駒兒善古今。
佛法衰微之際依靠典范人物,這雪堂真有拯救時弊之心。能讓衡岳如同嵩岳般受尊崇,讓人感覺西林寺近似于少林。那面壁修行的高風獨樹一幟,薝卜花在細雨中不知為誰開得深沉。想必弟子們能領悟佛法精髓,不愧像駒兒那樣博古通今。
法道陵夷:指佛法衰微。典刑:典范。
坐令:致使,使得。衡岳:南岳衡山。嵩岳:嵩山,少林寺所在地。
面壁:達摩祖師面壁九年修行,這里指修行的高風。
薝花:薝卜花,佛教象征物。
皮髓:禪宗二祖慧可向達摩求法,達摩說“將汝心來,吾為汝安”,慧可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說“與汝安心竟”,后達摩將衣缽傳給慧可,有“外傳袈裟,內傳法印,以契證心,故有皮髓之譬”,這里指佛法精髓。
駒兒:可能指有學識、悟性高的弟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當時可能佛法發展面臨困境,出現衰微跡象。長老齊公在丈室之西筑雪堂,詩人有感于齊公拯救佛法、弘揚正道的行為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長老齊公弘揚佛法的行為和精神。其特點是充滿佛教文化元素,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佛教文化在文人創作中的體現。
結茅深樹里,人跡久寥寥。開徑成三益,臨池種萬蕉。羨君真隱逸,與物共逍遙。一別經年見,怡然慰采蕭。臥病愁無伴,君來喜不寥。吹燈風捲竹,打屋雨淋蕉。得水蛙聲鬧,還鄉客夢遙。更聞茅屋上,檐馬響飄蕭。檐溜急迢迢,伊人破寂寥。詩情云外樹,畫意雪中蕉。山色臨窗近,溪流入海遙。羨君歌古調,佳句比香蕭。
望湖亭上風颼颼,亭畔幾家紅粉樓。日暮津頭待估客,齊歌一曲古涼州。
一檄賢于十萬兵,西南赤子荷更生。雄詞誰似元夫子,重與磨崖頌圣明。
不載南交一物還,幸持完節見天顏。天顏有喜君知否,正在皇恩遠被間。
錦繡湖山畫不如,良辰登眺駐肩輿。人生百歲苦難足,秋色一天清有馀。鷺散汀洲驚我嘯,雁和霜露寄誰書。感時懷古愁無限,都仗金樽酒破除。
任運騰騰無所依,閒游長坐性怡怡。疏林不遣閒人到,密意多應夜月知。驟雨過時苔路滑,撥云行處石橋危。塵沙劫盡清風在,何假虛名上古碑。
山有龜蒙兮水有沂,天未喪斯文兮在茲。二三子兮皇皇欲何之,鼓瑟兮為誰,舍此兮吾將安歸。
燕京閏夏清涼阻,楚客羸軀毒熱偏。雨過即如卑濕地,云來翻助郁蒸天。南邦僻地寒江閣,西岳高峰玉井泉。思有丹梯凌倒景,恨無孤棹截長煙。
斗絕開雙闕,浮云莫與齊。一夫當賈屋,干騎阻磨笄。白草龍沙闊,黃天雁塔低。使君多古意,秋爽共攀躋。派水重陘出,愁人獨漉過。流離辭廣武,嗚咽入滹沱。欲把浮萍寄,其如飲馬多。王公愛行潦,明信愿無他。
華發蕭然入帝城,如何直道尚迂遲。從來白璧稱和氏,安得黃金到不疑。歸騎正須誇疾速,慈顏想見倍歡怡。人生最是團欒樂,況值薰風荔子時。還家香稻薦新紅,樂歲佳辰定不空。綠醑好邀山月飲,紫鱗長與海潮通。不妨香火尋高士,祇恐經綸欠此翁。我亦欲歸歸未得,相逢端的是西風。
宵征林路黑,七圣亦迷蹤。仆夫隨老馬,即與吾知同。大智沛聞見,可以達天聰。以茲登名山,步步超無窮。舊游與新游,十載如夢中。自得新景好,安知舊跡空。
呱呱墜地數聲哀,頭角岐嶷面獨開。靈氣自從天地出,此身原帶圣賢來。三生慧業休圖佛,一世精修合到梅。茵溷花飛原定數,任風吹去莫驚猜。
徘徊蓬池上,還顧望大梁。綠水揚洪波,曠野莽茫茫。走獸交橫馳,飛鳥相隨翔。是時鶉火中,日月正相望。朔風厲嚴寒,陰氣下微霜。羈旅無儔匹,俛仰懷哀傷。小人計其功,君子道其常。豈惜終憔悴,詠言著斯章。
府東朱戶昔常開,日日從公選勝來。游履吟毫成故事,斷松飛溜有馀哀。
尺幅傳神,真實相、都成故紙。何代物、當時畫者,本無名字。法外覓心吾喪我,水中見影同耶異。弄滄浪、冷眼看輕鷗,西來意。誰對朕,渾不識。凡與圣,平等知。待虛空打破,法門不二。精進不隨帆柁轉,逍遙獨立風波地。賺憨奴、五十五牧錢,真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