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寄都下邦基德祖諸故人
勢占江南三百里,煙霏相映出層樓。
芒鞵竹杖山兼水,坐看行吟春復秋。
浮世萬途成底事,吾生一飽更何求。
故人京洛風埃地,能信山中此樂不。
勢占江南三百里,煙霏相映出層樓。
芒鞵竹杖山兼水,坐看行吟春復秋。
浮世萬途成底事,吾生一飽更何求。
故人京洛風埃地,能信山中此樂不。
廬山雄踞江南方圓三百里,煙霧與樓閣相互映襯。我腳穿草鞋、手持竹杖,游山玩水,坐著觀賞、邊走邊吟詩,從春到秋。浮世中千萬條道路又能成就什么事呢,我這一生只求吃飽又有何他求。京城洛陽的故人們,你們能相信我在山中這般快樂嗎?
芒鞵:草鞋。
成底事:成何事。
京洛:指京城洛陽。
風埃地:充滿風塵的地方,指繁華喧囂的京城。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厭倦了浮世的紛擾,隱居廬山,在山中享受閑適生活時,寫下此詩寄給京城的故人,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山中閑適生活的向往和對浮世功名的淡泊。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生活態度和精神追求。
臥病窮巷晚,忽驚驄馬來。
知君京口去,借問幾時回。
驛舫江風引,鄉書海雁催。
慈親應倍喜,愛子在霜臺。
潘郎腰綬新,霅上縣花春。
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
不須嫌邑小,莫即恥家貧。
更作東征賦,知君有老親。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種時。
遙傳杜陵叟,怪我還山遲。
獨向潭上酌,無人林下棋。
東溪憶汝處,閑臥對鸕鶿。
錯料一生事,蹉跎今白頭。
縱橫皆失計,妻子也堪羞。
明主雖然棄,丹心亦未休。
愁來無去處,只上郡西樓。
河尹恩榮舊,尚書寵贈新。一門傳畫戟,幾世駕朱輪。夜色何時曉,泉臺不復春。唯余朝服在,金印已生塵。
白日扃泉戶,青春掩夜臺。舊堂階草長,空院砌花開。山晚銘旌去,郊寒騎吹回。三川難可見,應惜庾公才。
郡僻人事少,云山常眼前。
偶從池上醉,便向舟中眠。
與子居最近,周官情又偏。
閑時耐相訪,正有床頭錢。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開。
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臺。
清唱云不去,彈弦風颯來。
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
借問虎賁將,從軍凡幾年。
殺人寶刀缺,走馬貂裘穿。
山雨醒別酒,關云迎渡船。
謝君賢主將,豈忘輪臺邊。
相送淚沾衣,天涯獨未歸。
將軍初得罪,門客復何依。
夢去湖山闊,書停隴雁稀。
園林幸接近,一為到柴扉。
花綬傍腰新,關東縣欲春。
殘書厭科斗,舊閣別麒麟。
虞阪臨官舍,條山映吏人。
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
春流急不淺,歸枻去何遲。
愁客葉舟里,夕陽花水時。
云晴開?蝀,棹發起鸕鶿。
莫道東山遠,衡門在夢思。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鵲印慶仍傳,魚軒寵莫先。
從夫元凱貴,訓子孟軻賢。
龍是雙歸日,鸞非獨舞年。
哀容今共盡,凄愴杜陵田。
罷起郎官草,初封刺史符。
城邊樓枕海,郭里樹侵湖。
郡政傍連楚,朝恩獨借吳。
觀濤秋正好,莫不上姑蘇。
幽山悲舊桂,長阪愴余蘭。
地底孤燈冷,泉中一鏡寒。
銘旌門客送,騎吹路人看。
漫作琉璃碗,淮王誤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