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龍勝尊者語
鼓聲無作者,有作必有處。乃知畢竟空,誑惑凡耳故。
鏡象無生滅,生滅則有體。乃知畢竟空,誑惑凡眼爾。
以我如實知,法無心外者。若人見自心,一切如幻化。
鼓聲無作者,有作必有處。乃知畢竟空,誑惑凡耳故。
鏡象無生滅,生滅則有體。乃知畢竟空,誑惑凡眼爾。
以我如實知,法無心外者。若人見自心,一切如幻化。
鼓聲并沒有一個特定的創作者,若有創作者就必然有其出處。由此可知一切終究是空幻的,這不過是迷惑凡夫俗子的耳朵罷了。鏡中的影像沒有生滅變化,若有生滅就會有實體。由此可知一切終究是空幻的,這只是迷惑凡夫俗子的眼睛而已。以我真實確切的認知,佛法沒有存在于人心之外的。如果有人能明見自己的本心,那么一切事物就如同虛幻的變化。
畢竟空:佛教術語,指一切事物究竟的空性。
誑惑:欺騙迷惑。
如實知:真實確切地認知。
幻化:像虛幻的變化一樣,形容事物不真實。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來看,詩人處于對佛法有深入研究和領悟的階段。當時佛教思想較為盛行,詩人可能受到佛教修行氛圍的影響,通過此詩表達自己對佛法中“空”觀的見解。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佛教“空”的思想,強調世間萬物的虛幻本質以及明見自心的重要性。其突出特點是以常見事物為喻,深入淺出地闡述佛法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范圍不廣,但對于研究佛教文學和思想有一定的價值。
楊子江頭煙景迷,
隋家宮樹拂金堤。
嵯峨猶有當時色,
半蘸波中水鳥棲。
莫道恩情無重來,人間榮謝遞相催。
當時初入君懷袖,豈念寒爐有死灰。
臺城六代競豪華,
結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
只緣一曲后庭花。
曲江僧向松江見,
又到天臺看石橋。
鶴戀故巢云戀岫,
比君猶自不逍遙。
諫省新登二直臣,
萬方驚喜捧絲綸。
則知天子明如日,
肯放淮南高臥人。
隱幾支頤對落暉,
故人書信到柴扉。
周南留滯商山老,
星象如今屬少微。
大艑高帆一百尺,
新聲促柱十三弦。
揚州市里商人女,
來占江西明月天。
文昌星象盡東來,
油幕朱門次第開。
且上新樓看風月,
會乘云雨一時回。
清歌不是世間音,
玉殿嘗聞稱主心。
唯有順郎全學得,
一聲飛出九重深。
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
春堤繚繞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開。日晚上樓招估客,軻峨大艑落帆來。
生拍芳叢鷹觜芽,
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
照出菲菲滿碗花。
畫時應遇空亡日,
賣處難逢識別人。
唯有多情往來客,
強將衫袖拂埃塵。
仙公一奏思歸引,逐客初聞自泫然。
莫怪殷勤悲此曲,越聲長苦已三年。
織女分明銀漢秋,
桂枝梧葉共颼飗。
月露滿庭人寂寂,
霓裳一曲在高樓。
夜泊湘川逐客心,
月明猿苦血沾襟。
湘妃舊竹痕猶淺,
從此因君染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