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二十首 其三
便歸良不惡,未去亦隨緣。
戶口知無瘴,謳歌覺有年。
藤牋得句后,桂酒抱愁邊。
經術吾衰矣,猶堪學力田。
便歸良不惡,未去亦隨緣。
戶口知無瘴,謳歌覺有年。
藤牋得句后,桂酒抱愁邊。
經術吾衰矣,猶堪學力田。
馬上回去也不錯,沒走就隨遇而安。知道此地沒有瘴氣,百姓歡歌似乎是豐年。在藤紙上寫詩后,持著桂酒卻滿懷愁緒。我鉆研經術已力不從心,還能努力耕種田地。
良不惡:很不錯。
隨緣:順應機緣,任其自然。
戶口:指當地百姓。瘴:瘴氣,南方山林間濕熱蒸郁致人疾病的氣。
謳歌:歌唱。有年:豐年。
藤牋:藤紙,可用于書寫。
桂酒:用桂花浸制的酒。
經術:經學,研究儒家經典的學問。
力田:努力耕種田地。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難考。推測詩人處于一種生活選擇的狀態,可能面臨去留問題,對自身學問能力也有所反思,結合當時社會環境和個人心境創作此詩。
主旨是表達隨緣的生活態度和對自身能力變化的感慨。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實。在文學史上雖不是特別突出,但展現了詩人日常心境與思考。
翹翹青梧枝,列列陳鳳實。眾羽何噈噈,而不食其實。枯萼冒秋陰,淅瀝日委地。啖彼林端禽,敗桃生蠹柿。
雙旌未逐詔書還,放適何妨且謝安。地拔鵝峰長突兀,天教老子得蹣跚。病瘳不必維摩問,客醉誰知太守歡。更乞為時推此意,要令宵旰九重寬。
群峰迤邐對憑闌,風物他鄉醉里看。出壑淡煙籠野色,過云疏雨送秋寒。地分甌越關山迥,天盡東南宇宙寬。何必杖藜誇濟勝,臥游吾已歷千盤。
旱潦并為虐,三農哭歲饑。當秋谷價貴,出廣米船稀。救死知吾拙,謀生恐計非。固窮君子事,辦采北山薇。
水落煙消一廄園,數株殘柳似孤村。當時朱邸今何在,閑上驊騮且尚存。
路斷天涯得少停,樓船簫鼓日逢迎。三更掛席渺滄海,二月乘槎老使星。春氣暖如帷下臥,潮聲細入寢邊聽。寒裝頓喜充行篋,依舊懸車菽水亭。
腕底數年回綰。長短,不經思。念來多費眼前燭。眉蹙,憶人時。
汨羅人已沒,誰復采江蘺。春水又云滿,孤舟安所之。風沉漁父笛,花落女英祠。憔悴無相識,惟應讀楚辭。
晴日芳園麗景舒,一池菱芡雜紅蕖。閒心也有臨淵興,野鳥何妨亦羨魚。
破賊書來鳥共飛,江東謝傅喜生眉。即招記室橫彤管,共泛樓船倒玉卮。
履痕莫辨陰王跡,敢去多題漢晉年。
黃紬被暖起還慵,小雪經檐落旋空。舊館簿書寬半餉,冷官庭戶滿西風。馬遭萁窘三山瘦,人坐詩工五鬼窮。安得東風囑桃李,也教春色到衰翁。
昨日層岡今曲堤,乍看誰信舊成蹊。盡教拂掠隨鴉陣,怪道顛狂伴燕泥。蔡琰忽驚歸異域,西施空自憶耶溪。人間離合渾無定,兔去烏來到處迷。
冬冬叩門驚坐起,一札傳來香霧泚。乃是錢郎貽我書,古檜忽從庭下徙。虬枝鐵干不似人間來,柏葉松身何足擬。君言爾有涼月臺,移傍朱闌故可喜。又言吾家童子不好事,坐見蒼髯委螻蟻。捧緘撫檜三嘆息,我知君意不止此。君何不貽我一樹花,花隨風雨三更死。又何不貽我一束書,恨殺人情薄于紙。古檜亭亭傲歲寒,沈郎不受人憐應似爾。感君此意寧可辭,著意護持推小史。日高不厭置苔階,寒來莫更添梅水。他年老作博望槎,往問支機我與子。
瘦綠添肥,病紅催老,園林昨夜春歸。深院東風,輕羅試著單衣。雨余門掩斜暉。看梅梁、乳燕初飛。荷錢猶小,芭蕉漸長,新竹成圍。何郎粉淡,荀令香銷,紫鸞夢遠,青鳥書稀。新愁舊恨,在他紅藥欄西。記得當時。水晶簾、一架薔薇。有誰知。千山杜鵑、無數鶯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