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贈謝與權行三首 其三
生逢堯舜君,四門方穆穆。
賢俊日登庸,不聞澗阿獨。
愿君攄賢業,邦方有道谷。
毋縮袖間手,軒車遠行復。
生逢堯舜君,四門方穆穆。
賢俊日登庸,不聞澗阿獨。
愿君攄賢業,邦方有道谷。
毋縮袖間手,軒車遠行復。
生在堯舜般賢明的君主時代,朝廷四方門庭正莊嚴肅穆。賢能才俊每日被提拔任用,不再聽說有隱士在山澗獨居。希望您施展賢能的事業,國家正處于有道的善境。不要縮手袖中無所作為,應乘馬車去遠方施展抱負。
堯舜君:借指賢明的君主,堯舜為上古傳說中圣明的帝王。
四門穆穆:四門,指朝廷的四方之門;穆穆,莊嚴肅穆的樣子。
登庸:提拔任用。
澗阿(ē):山澗彎曲處,代指隱士隱居之地。
攄(shū):舒展、施展。
道谷:有道的善境,谷,美、善。
軒車:古代有帷幕的車,代指有地位者的車馬。
行復:出行往復,指積極作為。
此詩應為詩人于政治清明時期所作,時值友人謝與權將遠行,故以詩相贈,勉勵其把握盛世機遇,積極入世效力。
全詩以'生逢賢君'起興,通過描繪人才得用的時政,勸勉友人勿隱退、當有為,體現了對清明政治的肯定與對友人的拳拳期待,語言質樸,情感真摯。
聞說君家青海頭,山川勝處起層樓。地連南極通三島,簾捲西風見十洲。仙侶賦詩秋興闊,鯨魚鼓鬣浪花浮。何時立我高寒外,醉拂銀河摘斗牛。
燕臺故事老年蹤,楚調狂歌圣代容。乘興西來秋草遍,憑高北望暮云重。自疏客計閒長鋏,幾向王門駐短筇。春酒淹留何限意,滿城華月夜深鐘。
陵闕春無際。走傾城、鈿車兒女,永和初禊。擿壤九門收霜淚,惻惻新寒猶厲。與所遇、武陵人異。繚繞丹垣紅霞色,伴櫻花、一片秾桃地。容色外,今何世。長吟亦是無聊避。曲江頭、行春野望,東方千騎。喬木無多隨響殿,零落九州春祭。又細柳、新蒲姝麗。信美江山情婀娜,怪柔枝、也作低頭計。誰定解,蒼茫意。
客里秋光好,歸心不厭遲。墻低孤塔見,院靜一簾垂。隔紙聞風怒,臨階看日移。宛然似三徑,未負菊花期。
一點靈明,兩條坦路。怎生下手如何做。好教稽首上天堂,莫令失腳游陰府。日轉金烏,月生玉兔。森羅萬象同躔度。勸君休要泥長生,時時牢把金精固。
林外鳴鴉零亂,山頭落日微紅。樓臺迥然暝色,谷幽已答疏鐘。
如此良夜,秋空月圓。君彈山鬼,我拊水仙。
莘野隱于耕,傅巖隱于筑。叔夜隱于鍛,君平隱于卜。四子隱不同,抗志俱超俗。夫君無所事,掃跡隱于谷。優游以卒歲,燕居常慎獨。方寸湛若水,顏狀溫比玉。白璧無瑕玷,幽蘭自芬馥。插架萬簽書,擁檐千挺竹。時乘昃月過,自伴微云宿。蕭然伏臘馀,尚不愧此屋。豈曰不愿仕,可以速則速。富貴草頭露,榮華風中燭。止止理固明,知止乃不辱。小人無藉在,放浪謝羈束。衰年迫饑凍,強顏隱于祿。晚食且徐行,分量初易足。婆娑一丘壑,雅趣在松菊。平生喜文字,終恨窘邊幅。顧聞多種秫,迎寒釀已熟。更約阮仲容,清談夜更仆。
層樓何巍哉,金碧中突兀。俯見百里外,山斷平野闊。青天傾東南,伯氣忽已滅。憶作皇慶初,六合既同轍。眷茲葭菼中,鬼二成觀闕。我來屬喪亂,彷佛大業末。奔竄雖云苦,登眺亦頗悅。居庸不可見,太華才一發。故鄉今何如,路險復霜雪。蒼蒼白日晚,目送歸鳥沒。
寒巖深更好,無人行此道。白云高岫閑,青嶂孤猿嘯。我更何所親,暢志自宜老。形容寒暑遷,心珠甚可保。
白骨筑長城,長城不可穴。十日哭長城,長城為我裂,白骨斑斑食紅血。抱骨著心肚,白骨作人語。君不見淄之水喁喁,至今下有比骨魚。
柳色侵尋映短籬,竹梢零亂掛殘暉。山禽自識忘機客,飛下庭柯更不飛。
教子祈忠國,匡扶愿顯親。元非博富貴,終見荷絲綸。烏帽新籠發,霞綃穩稱身。焚香開玉軸,舉目是楓宸。
籬外種都梁,籬內種黃檗。雖是愛他香,籬心苦難說。
云際重登槜李船,紛紛離思滿山川。十年為客雙蓬鬢,千里還家一舊氈。南浦斜陽芳草色,東風啼鳥落花天。煙霞故舊如相見,毋惜登臨費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