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同超然山行
諸方游徧渾如夢,
古寺歸來獨掩扃。
無復詩篇云錦段,
但余心境木蛇形。
高秋霜葉魚顋赤,
落日遠山螺髻青。
步盡松陰忽回首,
綠蘿疏處見谿亭。
諸方游徧渾如夢,
古寺歸來獨掩扃。
無復詩篇云錦段,
但余心境木蛇形。
高秋霜葉魚顋赤,
落日遠山螺髻青。
步盡松陰忽回首,
綠蘿疏處見谿亭。
遍游各方后恍然如夢,從古寺歸來獨自關上房門。不再有華美的詩章,只剩心境如木蛇般靜定。深秋的霜葉如魚鰓般赤紅,落日下的遠山似螺髻般青翠。走完松陰忽然回頭,綠蘿稀疏處見到溪邊的小亭。
諸方:各個地方。
渾:全,都。
掩扃(jiōng):關閉門戶。扃,門閂,此處指門。
云錦段:比喻華美的詩文,如云霞織就的錦緞。
木蛇形:形容心境像木雕的蛇一樣平靜無波。
魚顋(sāi)赤:像魚鰓一樣的紅色。顋,同“鰓”。
螺髻(jì):形狀如螺殼的發髻,此處形容遠山的輪廓。
綠蘿:綠色的藤蘿植物。
此詩當為秋日與友人“超然”同游山間后所作。詩人遍游各地歸來,暫居古寺,于秋晚山行中觀景生情,記錄下途中所見所感,反映出閑適淡泊的心境。
全詩以“山行”為線索,由游后歸寺的感慨起筆,繼而轉向秋景的細膩描繪,尾句以“忽回首”的動態收束,于靜景中見生機。詩境清幽,情感淡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感知與超脫的生活態度。
相憶。無消息。
目斷遙天云自白。
寒山一帶傷心碧。
風土蕭疏胡國。
長安不見浮云隔。
縱使君來爭得。
小閣深沈,寸心懷感,暗憶舊時。念母兄貧窘,姻親勸誘,一身權作,七歲為期。
及到門闌,小君猜忌,如履輕冰愁過違。多磨難,是房中詬罵,堂上鞭笞。
堪悲。命運乖衰。甚長個孩兒朝夜啼。嘆此生緣業,兩餐淡薄,無時無淚,如醉如癡。
暗里相逢,低聲說與,此個恩情休謾為。須知道,聯難為夏竦,不易張祁。
小院看酴醿,正是盛開時節。莫惜大家沈醉,有春醅初潑。
花前月下細看來,無物比清絕。若問此花何似,似一堆香雪。
臨鸞常恁整妝梅。枝枝仙艷月中開。可殺天心、故與多端麗,那更羅衣峭窄裁。
幾回瞻覷魂消黯,芙蕖勻透雙腮。好將心事、都分付與,時暫到、小庭來。
玉砌紅芳點綠苔。
清香浮動到黃昏,向水邊、疏影梅開盡。
溪邊畔,輕蕊,有如淺杏。
一枝喜得東君信。
風吹只怕霜侵損。
更新來、插向多情鬢。
壽陽妝鑒,雪肌玉瑩。
嶺頭別后微添粉。
望陽生漸布,見梅萼、暖初回。向雪里、一枝才苞,素艷已占春臺。煙籠半含粉面,透清香、暗觸滿襟懷。可惜前村望斷,魏林庾嶺栽培。
皚皚。嫩蕊清光,凝笑也恁風猥。但折取行人,途中對酒,不用尊罍。芬芳正當歲暮,謾休夸桃李苦相催。早報明年律應,又還依舊先開。
日初長。正園林換葉,瓜李飄香。簾外雨過,送一霎微涼。
萍蕪逕,曲凝珠顆,襯汀沙、細簇蜂房。被晚風輕飐,圓荷翻水,潑覺鴛鴦。
此景最難忘。趁芳樽泛蟻,筠簟鋪湘。蘭舟棹穩,倚何處垂楊。
豈能文字成狂飲,更紅裙、閑也何妨。任醉歸明月,蝦須簾篩,幾線馀霜。
去年尋處曾持酒。還是向、南枝見后。
宜霜宜雪精神,沒些兒、風味減舊。
先春似與群芳斗。暗度香、不待頻嗅。
有人笑折歸來,玉纖長、盡露羅袖。
昔人風調誰高,二疏盛日還鄉里。公卿祖道,百城圖畫,爭傳佳事。
聞自垂車日,都門外、送車凡幾。今世無工畫,署之勿道,焜煌處、燭青史。
佳甚東陽山水。是昔時、釣游某地。風流脫似,洛中耆老,一人而已。
好為霞觴釂,正庭階、彩衣榮侍。便明朝有詔,啟門解說,值先生醉。
橫江一抹是平沙。沙上幾千家。
得到人家盡處,依然水接天涯。
危欄送目,翩翩去鹢,點點歸鴉。
漁唱不知何處,多應只在蘆花。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
小池寒淥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
翻身整頓著殘棋。沈吟應劫遲。
客星堂下水,碧浮空、煙樹幾重重。想故人當日,論情蓬藋,際會云龍。底事泥涂軒冕,不肯作三公。千仞釣江滸,此意誰同。
應笑赤松黃石,效癡兒成事,猶自言功。怎知他箕潁,袖手獨舂容。幸風月、有人料理,自家山叟與溪翁。鳴榔晚,一聲長嘯,相送冥鴻。
疏疏整整,斜斜淡淡,盈盈脈脈。
徒憐暗香句,笑梨花顏色。
羈馬蕭蕭行又急。空回首、水寒沙白。
天涯倦牢落,忍一聲羌笛。
珠簾垂戶。金索懸窗,家接浣沙溪路。相見桐陰下,一鉤月、恰在鳳凰棲處。
素瓊拈就宮腰小。花枝裊、盈盈嬌步。新妝淺,滿腮紅雪,綽約片云欲度。
塵寰豈能留住。唯只愁、化作彩云飛去。蟬翼衫兒,薄冰肌瑩,輕罩一團香霧。
彩箋巧綴相思苦。脈脈動、憐才心緒。好作個、秦樓活計,吹簫伴侶。
當時云雨夢,不負楚王期。翠峰中、高樓十二掩瑤扉。盡人間歡會,只有兩心自知。漸玉困花柔香汗揮。
歌聲翻別怨,云馭欲回時。這無情紅日,何似且休西。但涓涓珠淚,滴濕仙郎羽衣。怎忍見、雙鴛相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