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飲西塔寺游南湖用老杜城西陂泛舟詩為韻
未訪稽山棹酒船,先尋小有洞中天。
葛巾藜杖輕軒冕,盂飯盤蔬鄙餼牽。
巢父掉頭休入海,焦生雄辯且驚筵。
老僧瀹茗供清興,旋拾枯松煮澗泉。
未訪稽山棹酒船,先尋小有洞中天。
葛巾藜杖輕軒冕,盂飯盤蔬鄙餼牽。
巢父掉頭休入海,焦生雄辯且驚筵。
老僧瀹茗供清興,旋拾枯松煮澗泉。
還沒去會稽山乘酒船游覽,就先探尋那如小有洞天般的地方。頭戴葛巾、手持藜杖,看輕高官顯貴,吃著簡單的飯菜,鄙視那些贈送的禮物。像巢父一樣掉頭不涉世俗,焦先雄辯之詞能驚動筵席。老和尚煮茶增添清雅興致,隨即撿來枯松枝煮山間泉水。
稽山:會稽山。
小有洞中天:道教稱神仙居住的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一洞天。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頭巾。藜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軒冕: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祿。
盂飯盤蔬:簡單的飯菜。餼牽:贈送的活牲畜,泛指贈送的禮物。
巢父:傳說中的隱士。
焦生:指焦先,三國時隱士,以雄辯著稱。
瀹茗:煮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向往隱居生活的階段,在游覽西塔寺、南湖等地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功名利祿的不屑。其特點是意境清幽,運用典故增添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文學素養。
常時花柳暗春風,紅袖鉤心咽小鐘。昨夜珠簾罷歌舞,月明歸路馬如龍。
早歲擅芳名,中年一宦成。鶯花平日淚,煙月故山情。落魄嵇中散,猖狂阮步兵。可憐埋玉處,芳草傍誰生。
大江以東非生緣,大江以西非受經。行腳見宋朝三十七員惡知識,末后撞入天童布絲網里。折倒平生,視佛祖若大寇讎,視衲僧若大冤憎。五處住山,百無一能。無補宗教,不上傳燈。效尤佛照授秀巖之法席,魯山其克荷負,而道德深愧乎五宿觀堂之老僧。誰費丹青,點涴太清。只好釣雪磯頭,終朝笑看遠山青。
我詩如病驥,悲鳴向衰草。有兒真驥子,一噴群馬倒。養氣勿吟哦,聲名忌太早。風濤借筆力,勢逐孤云掃。何如陶家兒,繞舍覓梨棗。君看押強韻,已勝郊與島。
諒為烈士當如此,負咎方知疾惡深。意氣人生忽相感,惟將節義見胸襟。
天寒聊飲酒,再酌已停觴。豈不欲酣暢,要使夜腹康。意得樂有馀,偶然不必長。寄身造化中,勿使天和傷。
多情多感自難忘,秖有風流共古長。座上不遺金帶枕,陳王詞賦為誰傷。
漁陽風塵吹不起,驊騮卸鞍洗秋水。奚官新絡青絲韁,不嘶不龁意千里。玉花散作遍身云,鐵蹄欲凍六月冰。代間龍種豈易得,合與八駿爭驍騰。君不見幾年蹭蹬鹽車下,未售黃金滿高價。相逢儻受伯樂知,何用區區詫圖畫。
步上吟臺荒,極目但平楚。四顧渺無人,持杯欲誰語。心期友招隱,自笑非梁父。抱膝一長歌,商聲振林莽。
施生赤城彥,蔡子黃巖英。吞吐石梁霞,各著詞苑聲。相逢武林道,握手蓋自傾。交孔競持刺,識韓互班荊。廿載龍門懷,一旦希合并。空山詠伐木,求友何嚶嚶。緬余朽且拙,蚓竅鳴舂鶯。翩翩兩國士,立談四座驚。擊筑邀漸離,脫劍遺荊卿。河橋驟脂轄,立馬言長行。行行去吳會,望望投幽并。屋梁夢顏色,落月懸高旌。念彼新知樂,日夜肝腸攖。
東朝聯事步清塵,牢落靈光亦主臣。奉詔偶然因舊學,趨班直訝著陳人。紛綸津邸賓僚盛,詄蕩天門羽翼新。縱是枯桐蒙賞激,詶知恐異爨馀薪。
蘊隆日日等西風,等得西風更蘊隆。四十日秋無點雨,誰將消息到梧桐。
積水渺無際,送君江上還。九峰何處所,迢遞白云間。舊業菱荷在,秋風鷗鷺閒。定知三泖月,相見一開顏。
黯黯東牖闇,寂寂吾廬閒。粗糲飽婦子,苜蓿無馀盤。雁急天欲雨,雞棲日已寒。老人袖手坐,一杯聊自寬。
甫里先生未白頭,酒旗猶可戰高樓。長鯨好鲙無因得,乞取艅艎作釣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