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山雪中因緣
群峰雪覆已超然,絕頂寧同一色邊。
儻向異中能辨異,雖居偏位不成偏。
入塵直截須明要,在類還殊密造玄。
欲混千差通不犯,曹山穿過髑髏前。
群峰雪覆已超然,絕頂寧同一色邊。
儻向異中能辨異,雖居偏位不成偏。
入塵直截須明要,在類還殊密造玄。
欲混千差通不犯,曹山穿過髑髏前。
群峰被雪覆蓋已超凡脫俗,那絕頂之處怎會與一色之境相同。倘若能在差異中辨別出不同,即便身處偏位也不算偏。深入塵世要直接明了關鍵,處于同類中又有不同,需精妙地體悟玄理。想要融合千差萬別又互不侵犯,就如同曹山穿過髑髏前一樣。
超然:超脫塵世,超凡脫俗。
絕頂:山的最高峰。
儻:倘若。
偏位:在佛教語境中有特定含義,可理解為相對的、非正統的位置。
入塵:深入塵世。
直截:直接,不繞彎子。
要:關鍵。
類:同類。
混:融合。
千差:千差萬別的事物。
髑髏:骷髏,這里有象征某種障礙或考驗的意思。
此詩與禪宗曹洞宗相關,曹山指曹山本寂禪師。禪宗發展到曹洞宗時期,注重對佛法義理的深入探討和修行實踐。這首詩可能是曹山本寂禪師在日常修行或與弟子交流中,為了闡述佛法中關于境界、修行方法等道理而創作,以引導修行者正確認識和實踐佛法。
這首詩主旨是闡述禪宗修行的道理,強調在修行中要能辨別差異、深入塵世把握關鍵、突破障礙。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佛法哲理相結合,以形象的語言表達抽象的禪理。在禪宗文學史上有一定價值,體現了曹洞宗獨特的修行理念和表達方式。
翠潤侵衣竹滿闌,雨馀爽氣挹西山。一聲孤鶴歸何晚,帶得閒云作伴還。
素心才展尚嬌羞,已有凄風挾雨流。惆悵山深無遠水,一詩送下洞庭秋。
雪云江上語依依,不比尋常恨有違。四十馀年心莫逆,故人如我與君稀。
巖碧嶙峋聳巨阿,半藏天處半藤蘿。谷中敲月千峰靜,木末吟風萬壑和。試劍巉巖連斗落,振衣危磴礙云過。遙看瓊玉交加翠,應識函關紫氣多。
天公也自喜良辰,上巳風光忽斬新。點檢一春好天色,更無兩日似今晨。
冰雪天寒不自禁,晚風吹動翠陰陰。溪光一片清如鏡,照見佳人鐵石心。
家□本吾儒,六韜能曉。從事和林十年了。一麾才把,尤被揶揄嗔早。漠城官滿,人傳道。郊次攀留,馬前持抱。□□殷勤盡癃老。謂君到處,不見月鳥驚繞。天公終料理,桑榆好。
柁樓移月過臨平,此是朝天第一程。急起推篷與山別,可憐夜半不分明。
咄咄坐終日,何心復賦梅。惟應學弓馬,塞上縛渠魁。
大言人所怖,小言人所嗤。所念唇齒劣,不能為朱絲。蘭蕙雖馨香,因風吹庭幃。哲人秉明志,啟口多微辭。衷情倘未和,誰能沃心脾。
海右信來徵吉夢,日邊朝退感恩榮。織成獬廌衣重著,抱送麒麟子巳生。自顧遂良驚白鬢,何煩永叔聽秋聲。使軺若得家山過,亂插?花醉一觥。
王醴侯鯖信禍胎,露莖霜葉是瓊瑰。如今才享天家福,凈洗饕腸待爾來。
蕆祠當九日,大道仰三墳。廢邑姑存禮,皇風不在文。曉江生白氣,秋嶺濕玄云。茅茨土階凈,旭日照清熏。
不似西泠遇駱丞,南來有意訪高僧。遠公說法無多語,六祖傳真只一燈。學士清平彈別調,道宗宏議薄飛升。中年亦具逃禪意,兩道何周割未能。
石欄沙路雨聲干,為欠蕭蕭一兩竿。深帶土膏從地底,暝移茅屋過江干。方于辰日依時種,影待晴天拂翠看。試倚蓬窗聽疏密,布袍沾盡不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