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院
水竹依山住,煙霞并舍分。
秋添中夜雨,冷浸一溪云。
滿目干戈地,關心鳥獸群。
歸涂如可問,猛犬莫狺狺。
水竹依山住,煙霞并舍分。
秋添中夜雨,冷浸一溪云。
滿目干戈地,關心鳥獸群。
歸涂如可問,猛犬莫狺狺。
傍著青山居住在水竹環繞之地,煙霞與房舍相伴而分。秋雨在半夜增添涼意,清冷浸透了滿溪的云朵。滿眼都是戰亂之地,心中牽掛著鳥獸群落。若能問清回家的路,希望猛犬別再狂吠。
煙霞:煙霧和云霞,常指山水勝景。
并舍分:與房舍相伴而分。
干戈:兵器,這里指代戰爭。
狺狺(yín yín):狗叫的聲音。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但從“滿目干戈地”可知當時處于戰亂時期,詩人可能在山中暫避戰亂,由此觸發對和平生活與歸家的渴望。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和平的向往與歸家之情。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將寧靜山居與動蕩現實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戰亂中人們的普遍心境。
碧池新雨后,清興一何賒。
有客過顏巷,無貧似阮家。
白醪聊泛蟻,黃菊未開花。
既至休辭醉,君其奈歲華。
清曉赴國門,西風生早涼。天地大道出,苑樹短亭傍。
相看車馬色,共照池水光。舉酒酒非淺,明朝誰重觴。
話別語難盡,去后空回腸。計彼行路遠,幾日至洛陽。
洛陽多舊友,一一道相望。失意非憔悴,懷昔無悲傷。
無由戀中國,不久之南方。音書儻能問,鴻雁亦將翔。
此外念出處,便為參與商。到官秋節晚,塞近百草黃。
定隨劉武威,校獵赤土崗。余方楓林下,野艇泛滄浪。
弄月江波闊,罥衣菱荇香。雖知各有適,未免涕霑裳。
操袂卻引顧,煙蕪平夕陽。獨回唯鳥影,相與過林塘。
朋游頓茲減,客心仍未央。
駿駒少馴良,美女少賢德。
嘗聞敗君駕,亦以傾人國。
因觀壁間畫,筆妙仍奇色。
持歸非奪好,來者恐為惑。
舟車歷盡險,風物乃還君。
俎肉應多味,虞韶不復聞。
林鳴異音鳥,山冒欲晴云。
若吊張丞相,空祠舊近墳。
三月花已休,閑來羨叢薄。
河回地勢偏,雨入灘聲惡。
綠草旋抽心,青梅猶帶萼。
主人歸未歸,誰省曾游樂。
遠空云解駁,南陌雨初收。
獨鳥去煙外,斜陽明樹頭。
涼飇虛枕席,漲澇起汀洲。
會有從軍役,將離更暮愁。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
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
勢利壓山岳,難屈志士腸。
男兒自有守,可殺不可茍。
班班上川羽,薄暮未安巢。
擾擾方外士,歲晏游遠郊。
正值風霜急,晚冰隨處敲。
何時居巖下,都把塵事拋。
楚相拔葵后,蕭條三畝余。
煙畦偶連軫,蕙圃得增墟。
便欲開春沼,何妨薙野蔬。
始添臺榭美,況近子云居。
皇曰有眾,予實念茲。
戰無必勝,矧其歸師。
借曰大獲,疇能盡之。
益俾余丑,毒吾朔陲。
乃愈其盟,北州以綏。
薦牘交車府,恩書下建章。
輕軒辭瑞翟,危弁學神羊。
祖酌方滋桂,行威欲犯霜。
鳳毛仍襲慶,雞舌更含香。
氣鬰翔龍闕,風清振鷺行。
今朝洛民思,東陌盛壺漿。
作軒仍見竹,瀟灑排青幢。
斜烏與落月,靜影晝寒窗。
光沒影亦沒,激水自淙淙。
夜深猶讀易,誰更憶清江。
再來魏闕下,舊友無一人?;驗槊拦偃?,或為泉下塵。
晚節相知者,操節許松筠。日世常山公,伯仲文學均。
與我數還往,以義為比鄰。屢假篋中書,校證多護真。
次述盈百卷,補亡如繼秦。中作淵明詩,平淡可擬倫。
于時多驕佚,黃卷罕所親。昨以興西師,往往劍射伸。
短衣夸走馬,睅目語常瞋。欲效西山勇,遂笑東魯仁。
舍本趨富貴,乃與市賈濱。以此較于子,素業固未泯。
前日之許昌,別君已經旬。偶然值河決,窮坐如涸鱗。
臨風思有寄,夜詠還達晨。
夕夢多夢之,覺來遂成憶。
憶子生平時,事往無一得。
信若此夢寐,豈不見顏色。
復存來告言,言虛音匪默。
是覺曷為真,覺夢可以惑。
世路多氛垢,人間浪逐名。
是非還自喻,寵辱固堪驚。
薄宦真何戀,丹砂儻可成。
終尋谷口隠,鄭子豈其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