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四十伯父見寄二首 其一
入夏情懷轉不中,多愁多病愈乖慵。
匡詩該博終難繼,蔣逕幽閑頗愿從。
頼得古文消日月,更無佳友話心胸。
吾宗幸有邊經笥,卻得時時一叩鐘。
入夏情懷轉不中,多愁多病愈乖慵。
匡詩該博終難繼,蔣逕幽閑頗愿從。
頼得古文消日月,更無佳友話心胸。
吾宗幸有邊經笥,卻得時時一叩鐘。
進入夏天后心情愈發不佳,多愁多病讓我更加慵懶懈怠。伯父您詩才淵博我終究難以企及,我很愿意追隨您那如蔣詡般幽閑的生活。幸虧有古文來消磨時光,卻沒有好友可以傾訴心事。幸得我們宗族中有您這樣滿腹經綸之人,我能時常向您請教。
轉不中:愈發不好。
乖慵:慵懶、懈怠。
匡詩:可能指某位姓匡的詩人之詩,這里代指有才學的詩作。該博:淵博。
蔣逕:指隱士的居處,西漢蔣詡歸隱后,于舍前竹下開三徑,唯故人求仲、羊仲從之游。
邊經笥:東漢邊韶有“腹便便,五經笥”之語,這里指滿腹經綸的人。
叩鐘:比喻向人請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詩人處于夏日,心境不佳,多愁多病且缺少知己交流。其伯父寄詩給他,他作此詩回應,展現出對伯父才學的欽佩和渴望學習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自身的心境和對伯父才學的尊崇。特點是情感細膩,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流和情感表達。
岷山遙對錦官城,游子看圖感宦情。松樹吟邊滄海近,杜鵑啼處白云生。思親客夢三更月,聽雨鄉心萬里程。佇見政成歸省日,庭闈白發沐光榮。
月明烏鵲夜南飛,橫槊歌殘赤壁磯。自有周郎能顧曲,不妨蘇子賦星稀。
寂寞空山里,堪輿即枕衾。遙憐李學士,蹤跡杳難尋。
擁衣步屧到東林,云覆茆齋曲徑深。晝靜苔侵茶灶冷,地偏竹繞石屏陰。蟬吟古樹風聲細,魚躍方塘日影沉。醉臥藤床忘去路,麻姑樽酒故人心。
戎庭縲紲向窮秋,寒暑更遷歲欲周。斑斑淚下皆成血,片片云來盡帶愁。朝朝心逐東溪水,夜夜魂隨西月流。數度恓惶猶未了,一生榮樂可能休。
江干平日重回首,樓閣參差目飽秋。世事從來錯經意,一生幾誤轉船頭。
嫩草春綿地,夕陽碎玉天。行來喚艇畫波前。愛弄倚人雙槳入波圓。坐久涼生骨,飄思水上仙。詩魂招處白云邊。只見明湖靜止月西偏。高闊風煙隱,回廊寶帶彎。悄來東路看南山。獨個行來小鳥不知遠。摘柳穿三徑,隨花路一灣。眼前橋隔兩湖船。人去回林緊抱水云天。
鄧君才調信翩翩,盡寫山陰九萬箋。誰識經綸如涑水,高談澤潞見樊川。畸人杜默空彈淚,名士王戎亦愛錢。家國凄涼滿懷抱,倦來支枕夢游仙。
天風顛倒越江濱,眼底輪云局面新。正擬憑欄大觀海,俄驚啼鳥倍傷春。臨岐此日應難別,遺教終身不失親。后夜武夷峰頂月,秋旻遙望是豐神。
梵閣層霄構,仙槎古寺名。松間群從入,石上一僧迎。映日孤云細,窺春好鳥鳴。喜無羈靮累,瀟灑不勝情。
豈盡耽禪悅,因君作勝游。云中閒縱目,世處此登樓。霜氣凋群木,風威損敝裘。自然成肅殺,天地正深秋。
珠簾半床月,青竹滿林風。何事今宵景,無人解與同。
湓瀆西滸,薛媛邵婦。邵吏坐法,逮者如虎。逮悅薛嫵,佻語肆侮。薛丑其語身雉經,誓不辱夫以死明。黃犀辟塵塵不生,白玉絕玷玷不成。嗚呼荒冢久欲平,后人立石題烈名。
江湖泛泛一虛舟,去作人間浪漫游。歲晚光陰云冉冉,畏途風雨日浮浮。萬鐘信是樊中雉,一棹聊同水上鷗。投老齏鹽成底事,憑誰為種橘千頭。千里瀕江地可毛,結廬何必故山椒。載醪不過斜川路,飲水誰同陋巷瓢。勿問雞蟲閒得失,但知鵬鴳各逍遙。黃塵滿眼僧窗靜,坐對風花意已消。
弱植亭亭立,新枝漸漸開。自能承雨露,元不愧塵埃。蕊艷抽紅錦,陰長落翠苔。新詩題滿葉,秋意莫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