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靈光臺壁 其一
吾初欲作真常語,更恐真常暗流注。
不如不語人共知,人欲知之反勞慮。
崖頭浮圖示其相,臺上野云飛不住。
周游獨步或可追,錦繡谷中歸舍去。
吾初欲作真常語,更恐真常暗流注。
不如不語人共知,人欲知之反勞慮。
崖頭浮圖示其相,臺上野云飛不住。
周游獨步或可追,錦繡谷中歸舍去。
我起初想寫下永恒真實的話語,又怕這真常之理暗自流逝。不如沉默不語,人們自然能知曉,若刻意讓人知道反而徒增煩惱。崖頭的浮圖展現著它的相狀,臺上的野云飄飛不停。獨自四處游走或許還能追尋到什么,最后回到錦繡谷中的居所。
真常語:指永恒真實的話語。
暗流注:暗自流逝。
浮圖:佛塔。
周游:四處游走。
錦繡谷:可能是詩人居住或游玩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對人生、哲理有所感悟,在靈光臺游玩時,將自己的思考付諸筆端。
這首詩主旨圍繞對真常之理的感悟以及追求自然無為的生活態度。其特點是將哲理融入自然景象中,以質樸語言表達深刻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考和心境。
永嘉昔潰亂,南渡馳五馬。長江畫天塹,九廟扇灰灺。豈無運甓人,亦有誓江者。眢池不揚波,靈物棲曠野。哀哀黍離淚,空向新亭灑。
飄零已覺二毛侵,且向西風問苦吟。蜃雨蠻煙十年夢,龍韜豹略一生心。星垂鐘阜知天近,水入秦淮似海深。不是秋帆連夜發,典衣呼酒共登臨。
南北隨人有重輕,出門何必問春明。莫言游宦非鄉土,須識留都是帝京。色養少酬平日愿,官銜不減舊時清。三千里路看山去,忘卻乘舟觸熱行。
孤舟江上宿,秋夢耿難成。片月中流影,千帆夜半聲。地鄰桃葉渡,山近石頭城。倚舵聞吳詠,偏令旅思生。
妖嬈百種宜,總在春風面。含笑又和嗔,莫作丹青現。問著卻無言,覷了還回盼。底處奈思量,卷了還重展。
君王元尚儉,臺殿忽瓊瑤。環素凝宮沼,飛花綴苑條。坊雞驚曙早,仗馬喜寒驕。金扇開時看,丹墀掃后朝。臺司呈賀表,樂部奉仙謠。須信陽光近,都先別處消。
能書能畫又能詩,除卻蕓窗別數誰。只是霜毫冰繭紙,才經拈起便新奇。
遠拂青霞軟簇茵,壞宮荒寺一時新。謝家詩句王孫賦,不解迎春是送春。
因風眠起怨風吹,露葉凝煙故故垂。莫道鳳城頻點染,惹人終古恨成絲。
看花曾共曲江游,憲府才華羨獨優。久肅霜威峨豸角,新承天語下螭頭。香分殘菊都門酒,影動征帆潞水舟。兵政有成來獻績,經綸事業屬嘉謀。
尚書好畫江南住,寄與題詩兩翰林。千古高情俱妙絕,至今春樹暮云深。
舟橫水曲綠層層,接葉低陰借未能。肉蒜雞魚留佛性,歡呼調笑印迦陵。推蓬破浪何妨道,把酒看山不二僧。解道飛菱期翠水,無如錙錫后和凝。
遁跡窮山年復年,交風友月綠溪前。野花兩岸閑開謝,柔草一床供恣眠。茅結青崖廬足寄,煙浮碧落腹堪填。庸才休去問當世,短褐糟糠聽自然。
江湖如此兩閒人,除是玄真與季真。長笛自吹皆古調,短篷相并即比鄰。科頭不異今漁者,托跡空聞古逸民。亦有淥陽湖上客,買舟來約理絲綸。
案體無尊骨,畦丁有賤蔬。鳧鹥憑岸泛,云海占空虛。婦老能論舊,兒癡尚帶吳。旁人如見問,老子即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