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靈康廟
山邊清氣擁祥氛,遺跡流傳漢史存。
金殿已頒新號美,劍崖猶隠舊痕昏。
據簷焚鼎驚魚市,浮蓋呼風過海門。
千里陰功誠不淺,紛紛余事豈須論。
山邊清氣擁祥氛,遺跡流傳漢史存。
金殿已頒新號美,劍崖猶隠舊痕昏。
據簷焚鼎驚魚市,浮蓋呼風過海門。
千里陰功誠不淺,紛紛余事豈須論。
山邊清新的氣息環繞著祥瑞的云氣,靈康廟的遺跡在漢代史冊中流傳。金殿已被賜予美好的新名號,劍崖還隱約藏著舊日的痕跡顯得昏暗。在屋檐下焚燒鼎器的聲音驚動了魚市,廟頂的浮蓋仿佛能呼喚風穿過海門。神靈千里的暗中功德實在不淺,那些瑣碎的小事何須再去談論。
祥氛:祥瑞的云氣。
新號:指金殿被賜予的新名號。
隠:同“隱”,隱藏。
據簷:在屋檐下。
浮蓋:可能指廟頂等建筑部分。
陰功:暗中的功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詩人在游覽靈康廟時,看到廟宇相關景象,聽聞其歷史傳說,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對神靈崇拜較為普遍,靈康廟可能在當地有一定影響力。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靈康廟神靈的功德。其特點是將寫景與議論結合,通過描繪靈康廟周邊環境和建筑,引出對神靈的贊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神靈的信仰和相關文化現象。
老去慵馳騖,詩來慰闊疏。
吾廬聊復爾,仁里盍依于。
乞米慚書帖,呼兒笑擷蔬。
強吟須撚句,博得玉鉤書。
桂之葉,繁陰疊接。桂之枝,結子疊垂。
桂之下,誰來游者。桂之坡,叢樹婆娑。
我有嘉賓,樂飲微酡。呦呦鹿鳴,食野之莎。
我嘯我歌,坐石爛柯。百千斯年,永矢弗過。
黃花老卻,丹楓落盡,寒氣漸侵衣袂。秋風病子落天涯,料豈是、親心得已。
歲華荏苒,故人零落,千古泗橋流水。荒煙白草兗州城,但日暮、哀笳競起。
歌傳蒿里,琴亡流水,痛我窮途誰主。庭前寒月下梧桐,只此景便分今古。
八年道義,千秋契合,腸斷音容何處。茫茫歸路二千馀,是昨歲、同君來路。
日暮邊城畫角哀,
千群鐵騎獵初回。
遼陽不是衡陽郡,
一紙曾無雁寄來。
鈞天奏,流韻滿空明。
琪樹玲瓏珠網碎,仙風吹作步虛聲,相和八鸞鳴。
簸弄柳梢春,呼吸花心露。
倦粉嬌黃扇底風,盡向眉心度。
喚醒海棠紅,約住櫻桃素。
上到瑤臺最上層,共跨青鸞去。
憑欄無語。綺思歸何許。客里怕聞蟬,為難得、悲秋伴侶。流光冉冉,一換一番愁,鳩自拂,燕交飛,不斷絲絲雨。
西風連日,渺渺長亭浦。流水送行舟,卻望斷、天涯羈旅。房櫳歸去。幽思轉難忘,放翠幕,下珠簾,深鎖云窗霧。
客舍馀三月,塵途又一春。光陰頻改歲,風物卻愁人。桃李俱成實,葵榴復漸新。重來雙語燕,如解識相親。
幾日春將盡,飛花到夏初。游絲縈隴樹,新筍傍畦蔬。客久諳齊物,愁來學著書。云山千里外,風雨夢吾廬。
海畔春常早,炎蒸亦更先。暖風初啟蟄,暑雨旋盈阡。物候過鶗鴂,谷聲響杜鵑。客懷何所寄,空自惜流年。
晴雨長相半,山容望轉佳。葉齊煙漠漠,林靜鳥喈喈。云氣過亭幔,溪聲入舫齋。傷春無限事,獨坐酌茅柴。
一念平常裂萬差,
覺斯民處貴無邪。
古今錯透長安路,
狼藉春風一徑花。
草色青青攬轡游,馬頭見說古營丘。
荒村老樹聞鶯少,舞絮驚沙攪客愁。
霸氣尚留齊海岱,微言誰問魯《春秋》。
登臨預擬蓬萊閣,好倚扶桑到十洲。
詩興健,詞宗六二開筵。想當年,書余管罷,一竿釣雪江邊。待春風,山川乍麗,逢化雨,桃李爭妍。佳士成千,名師盈百,白水黑山盛歌弦。
詎一夜,沈陽變色,拔劍已凄然。秋風緊,長庚驚殞,遼海悲傳。
到頭來,蘆溝曉月,此仇難共青天。浪淘沙,斷虹歇浦。花濺淚,落日長川。八載艱辛,一朝歡慶,歸帆且喜上樓船。
豈知又,翻云覆雨,孤島謫群仙。蓬萊宴,今宵酒醉,明日吟先。
江風五月尚颼颼,疑是生寒應麥秋。
暑雨不多難望歲,密云雖布轉增憂。
四方豐歉覘三楚,兩載饑寒遍九州。
民命久懸倉廩絕,問天何事苦為仇?
誰植高原樹,花葉相離披。
幽陰上蔽日,野鳥中巢之。
朝飛呼其友,暮宿呼其兒。
豈不樂平生,久托終不移。
微霜變青綠,涼風又先吹。
余葉猶滿林,颯颯聲何悲。
四海諒云廣,欲逝顧裴。
獨食雖得飽,不如群食饑。
一夕不相親,百年安得知。
但冀藏弱羽,奚必棲高枝。
無多屋宇,闌干幾曲,垂蔭不用五柳。秋香早覺墻陰放,偏是苦吟時節,最懷良友。
雨歇門前雙槳至,喜共對、琴尊清晝。總不問、舊好新知,且分韻涼牖。
愛爾金荃麗句,藤枝桑屐,合在湖山相候。劇憐朱十,軟紅塵里,此際逍遙能否。
縱天涯有夢,那得今宵共杯酒。當筵底、漫辭沉醉,未到重陽,黃花先在手。
山川大類洛陽觀,雄冠中州鎮萬安。
鰲駕幾時填海缺,鯨奔當日捲天寒。
三千石骨工交磴,廿一潮頭約倒瀾。
讀罷手書忠惠記,垂虹終古跨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