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六首 無縫塔。
皎潔天心月,朦朧徧九垓。
三秋黃葉落,二月牡丹開。
每睹南來雁,常詢北方五臺。
均提童子報,拾得在天臺。
皎潔天心月,朦朧徧九垓。
三秋黃葉落,二月牡丹開。
每睹南來雁,常詢北方五臺。
均提童子報,拾得在天臺。
皎潔的月亮懸掛在天心,月光朦朧灑遍了整個天地。秋天里黃葉紛紛飄落,二月時牡丹嬌艷盛開。每次看到從南方飛來的大雁,常常詢問北方五臺的消息。均提童子來報,說在天臺找到了。
皎潔:形容月亮明亮潔白。
天心:天空中央。
徧:同“遍”,遍及。
九垓:指整個天地、宇宙。
三秋:秋季,這里指秋天。
五臺:五臺山,佛教圣地。
均提童子:可能是特定典故或傳說中的童子形象。
天臺:天臺山,也是佛教、道教圣地。
《頌古六首》這類禪詩往往是禪宗僧人或文人用以表達對禪理的體悟。此詩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大致處于禪宗思想盛行的時期。作者可能在日常修行和對自然、佛道的感悟中,將內心的思考以詩歌形式表達出來。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自然景象和對佛道圣地的關注,傳達禪理和對佛道境界的追求。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空靈,以自然之景蘊含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它屬于禪詩范疇,豐富了古代詩歌的題材和內涵。
香閣掩,泣殘紅。綠陰濃。
花淡薄,月朦朧。人去去,云杳杳,恨忡忡。
空相憶,畫樓東。此時逢。
消息遠,錦書通。萬般心,千點淚,一時封。
昨歲使于越,今歲使漢陽。東南兩驛堠,飛轡相追翔。
肥驛富盤餐,瘠驛窘芻豆。肥瘠雖不同,情狀歸一輳。
軒車自北來,偵騎卻先回。頭銜甚赫奕,牙爪何毰毸。
索增夫與馬,應聲連者者。供頓少或遲,箠楚輒交下。
懸吏自門東,罄折進紅封。區區為壽意,愿得資先容。
前驅聞此言,始覺有顏色。下逮圉與庖,瑣屑各有得。
銀翅海鯊镵,絲窩島燕銜。數緡羅一品,犀筋不三拈。
賄成乃得饋,車騎齊呼備。看踏錦茵升,私幸無咎恚。
亦有賢士夫,守分不敢逾。從人祇四五,儉薄如寒儒。
心此言下客,草草具杯炙。授舍不掃除,給馬惟骨骼。
漏鼓下三撾,行人拂鞞靫。頻呼祗候隸,相與醉倡家。
郵亭一老戍,漫應還徐步。問求缊火薪,答言無買處。
使客意如何,于吾則已多。無言催就道,王事敢蹉跎。
彼也賓豈知,此也主誰白。作歌陳兩端,敬聽愿凡百。
耕田鑿井自艱辛,
緩急何曾叩比鄰。
構屋斲輪還結網,
百工俱備一人身。
君家先塋鄧尉側,
佳木生之雜紺碧。
不看人間頃刻花,
他年管領風云色。
禍根妃子嘗珍嗜,今日何須有荔枝。
玉樹后庭那結實,也能亡國更堪悲。
荔枝一騎紅塵后,便有漁陽萬騎來。
郭令諸孫今得味,卻同羯鼓逞詩才。
香山蟾蜍峰,云絮羃其首。
經過摐鐸地,遠聽眾瀑吼。
樓臺出萬柏,石氣繞之走。
中有萬玉妃,婉孌美相守。
所居題雨香,飛將作干掫。
侵晨不當關,一笑實汝厚。
劇憐摩崖刻,新蘚亦荒黝。
黃閣勛猶著,蒼生望已違。
神應全岳降,人已化星歸。
恤典皇情渥,芳猷奕世輝。
凌煙圖像在,百代尚依希。
溪流遠抱滄波合,山勢中分碧樹深。雨后晴初最堪賞,風光役盡百年心。
山枕清溪寺隱山,暮云深鎖羃林煙。近來渾忘登臨興,閒聽鐘聲落枕邊。
春日逍遙湖上行,東風駘蕩若為情。卻憐柳絮隨風舞,又見荷錢貼水生。
網得鱸魚上釣舟,篘來濁酒滿瓷甌。晚涼倚杖觀流水,更有新詩樂倡酬。
膏雨溟濛滌凍涂,杏花深處鳥相呼。東郊蓑笠勤農事,好遣良工繢作圖。
苧蘿山下女兒嬌,回首吳宮恨未消。獨立西風緣底事,效顰空自逞妖嬈。
堤樹無風蔭綠波,游魚隊隊鏡中過。惟應赤鯉乘桃浪,夜半飛騰奈爾何。
蒼嶺云深欲度遲,蕩山秋暮亦堪悲。近時禾黍蕭疏盡,莫向溝塍圖飽饑。
夢境非耶是。是分明、親承色笑,融融泄泄。晴日房櫳周旋久,左右孺人稚子。恍歷歷、少年情味。
懊恨晨鐘催夢轉,擁寒衾、往事零星記。剩點點,行行淚。
不堪衰鬢成翁矣。試回頭、卌年彈指,悲歡夢里。難得宵來團圞樂,情話依依在耳。似遠別、悤悤分袂。
若是九原仍骨肉,算此身、此日翻如寄。非耶是,問誰會。
叟罷耕耘妾罷機,
匆匆人意甚牽衣。
可憐數里笙歌地,
但見一番楊柳稀。
悵望平原思不勝,
可憐南渡竟無憑。
秋深搖落冬青冷,
煙雨蕭蕭泣六陵。
西清啟寒亦有門,扃魂不扃金水魂。
方諸津潤遂昌大,青女娥?失恭溫。
孤云峰勢向凌替,海天精彩捐煩冤。
空洞雖非萬法侶,臨之未易相貪吞。
雪云寒不動,林鳥噤無聲。
病起衰何劇,囊空醉不成。
中原亂方作,弱虜運將平。
臺省多賢俊,常談愧老生。
功名莫后人,云臺已?娟。
生不能封侯,何當故人憐。
昔年吳市門,辛苦南昌尉。
應為婦翁留,七里光炯翠。
鎖棘方當拔士,揮毫正好摛文。
詞源三峽筆千軍。盡出平生素蘊。
天府佇登名姓,夜窗不負辛勤。
直須平步上青云。始信文章有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