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一二首 其一○
木伎機,石女兒。
三冬陽氣盛,六月降霜時。
有語非干舌,無言切要詞。
會我最后句,出世少人知。
午齋晨粥無余事,箋茗爐香話道奇。
木伎機,石女兒。
三冬陽氣盛,六月降霜時。
有語非干舌,無言切要詞。
會我最后句,出世少人知。
午齋晨粥無余事,箋茗爐香話道奇。
像木頭般的技藝機巧,石頭般的女兒。寒冬里陽氣旺盛,六月卻降下寒霜。有言語并非只靠舌頭,無言時卻有至關重要的話語。能領會我最后這句話,超脫塵世的道理很少有人知曉。吃午齋、喝晨粥沒別的事,品茶焚香談論奇妙的道理。
木伎機:像木頭一樣的技藝機巧,可理解為不自然、刻板的作為。
石女兒:石頭般沒有情感、靈動性的女兒,象征一種僵化的狀態。
三冬:冬季三個月,泛指冬天。
干:關涉。
切要:緊要、重要。
箋茗:品茶。
此詩為偈頌體,偈頌常用于佛教中表達教義、禪理。作者可能在修行過程中,對佛法教義有了深刻感悟,通過此詩傳達對超脫塵世、領悟佛法的見解,創作時間和具體地點較難考證,但應是在其修行思考過程中所作。
這首偈頌詩主旨是傳達超脫塵世、領悟高深道理的思想。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奇特的意象和對比手法闡述哲理。在文學史上,偈頌詩是佛教文學的一種形式,豐富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體裁和內涵。
塵染綀衣雨汗流,停驂借得半窗秋。自憐不及居停主,坐看青山到白頭。
陳國機權未可涯,如何后主恣嬌奢。不知即入宮中井,猶自聽吹玉樹花。
庶子宅中萬竿竹,颯颯清風動蒼玉。輕煙覆砌碧云寒,初日卷簾晴雨綠。開窗展席敞銀屏,瑯玕直節高青青。湘靈鼓瑟眾仙降,翠旌縹緗花冥冥。游塵影絕爐煙靜,坐中髣髴瀟湘景。墜露翻林鶴夢驚,滄波激石龍吟冷。退直歸來月在門,此中幽興與誰論。風前自把琴三弄,月下還傾酒一尊。酒闌琴罷月將落,夜久秋聲生屋角。翻思昔在故園時,留客烹茶更清酌。堂中老親年最高,蕭蕭華發宮錦袍。林間幾杖從孫子,輒向蒼苔拾鳳毛。畫圖瀟灑誠清玩,何以得之錦繡段。他年燒筍共晨餐,一笑相看還噴桉。
酒杯不與年顏老,詩思還隨物候新。分外不加毫末事,意中長滿十分春。棲棲竹幾眠看客,處處桃符寫似人。除卻東風花鳥句,更將何事答洪鈞。
坐對梅花撚白須,吟邊有酒不須酤。松窗昨夜冰生硯,凍合銀床讀易朱。南枝才放兩三花,雪里吹香弄粉些。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全是山林居士風,不知位重更官穹。名書玉幾金甌內,心在蒲團紙帳中。滿月世界琉璃光,通宵不寐據胡床。語言玉潤篇篇錦,心膽冰清字字香。酒紅沁面暈成霞,笑撚吟髭數暮鴉。不入朝廷鴛鷺侶,自甘白發插梅花。
三輔江山穴出虎,六朝形勝勢蟠龍。皇基易紹因遷鼎,家痛難忘異舉烽。夜半誰知越州駕,平明自失景陽鐘。白頭揮日慚無力,西望酣歌淚濕胸。
眠疴感歲晏,中意長刺刺。展策不能讀,對酒寡歡懌。晨風激幽林,堅冰滿川澤。短景不可駐,倏忽變昕夕。飛云迅南征,歸鳥厲其翼。地北常苦寒,寤寐想溫域。
楚漢雄雌擴八弦,蒼生芻狗幾枯榮。露漙泥阪淤馳道,草沒銅駝雜羽旌。曠野園陵風雨后,英靈河岳渚云生。成名孺子尋常有,何事遺山喚步兵。
頑隱恥泉石,鰥官恥榮仕。當余無事時,世紛孰纏已。胡為俯仰間,赧赧亦懷恥。溯風一登高,秋思幾千里。天地一何曠,渺茫窅無紀。茍不與之然,墮落無底止。所恥其在茲,日月曷敢恃。
大科賢士浯州判,素節清風滿畫川。款段總隨沙草瘦,甘棠只許后人傳。往時同忝三場約,為子今留萬里船。但使姓名通帳下,敢勞騎馬到江邊。
交久敬彌篤,仲尼稱其賢。廛居任湫隘,豆肉不掩肩。美哉君臣義,金石行當宣。遂令太史公,忻慕思執鞭。吾子重高節,尚友千古前。堂開七巖下,中有雙澗泉。宴坐澹無私,恬然忘外喧。寤寐夢先哲,道存猶未捐。余慚石父賤,感激應誰憐。
所以隨緣得句,頻因觸物關思。愁聞我馬嘶激,若問傍人那知。
惠山孤絕未為孤,下有詩仙伴卻渠。占斷惠山妨底事,無端更占洞庭湖。
官閣臨清背市廛,司征馀暇思飄然。牛羊春雨回山徑,鷗鷺秋風傍釣船。酒熟重期何日會,詩成還有幾人傳。瓜時未欲忘清景,歸捧新圖鶴發前。
夜來新長水三尺,雨過橫流春一溪。翠柳顰眉花閣淚,乳鶯空對婦鳩啼。鮮怡寡樂負清明,簾外花如紅淚傾。又是殘春將立夏,如何到處不啼鶯。一鶯飛去一鶯啼,桃李一空春已歸。踏破蒼苔殊可惜,坐看流水拽斜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