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一二首 其一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親切親切,省要省要。
眼目定動,料料掉掉。
為報先生,莫打之遶。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親切親切,省要省要。
眼目定動,料料掉掉。
為報先生,莫打之遶。
釋迦牟尼佛拈起花朵,摩訶迦葉會心微笑。這其中的意味真切又重要,關鍵又切中要點。眼睛一動,便顯得瑣碎多余。告訴修行之人,別再繞著彎子去揣測。
世尊:佛教徒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
拈花:指世尊拈花示眾的典故。
迦葉:摩訶迦葉,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
省要:切中要領,關鍵。
料料掉掉:形容瑣碎、多余。
先生:這里指修行之人。
之遶:即“繞”,繞圈子,指不必要的揣測。
此偈頌屬于佛教禪門偈語。佛教禪宗強調以心傳心、不立文字,“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是禪宗的重要典故,代表禪宗的起源。這類偈語通常是禪師為了開示弟子、傳達禪理而作,幫助修行者領悟禪的真諦,擺脫言語概念的束縛,實現內心的覺悟。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理念,強調對禪機的直接領悟,反對在言語上兜圈子。它以簡潔的語言和典型的禪宗典故,體現了禪宗獨特的思維方式和修行方法,在禪宗文化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吾憐孫處士,萬里狎滄波。海色占龍臥,天風聞鳳歌。誰言竄身遠,尚畏取名多。相望冥冥外,虞人奈爾何。
薊門春草易臨岐,回首風塵始自悲。鴻雁書來明月戍,故人吟罷白云司。曲中楊柳知相憶,別后刀環未可期。聞道朱弦多悵望,莫將流水受人疑。
寸絲不掛袈裟舊,放過玄機此再來。五十還教更五十,蓮花歲歲臘前開。
入青口,青口山何仄。石人立而啼,云吼吼相逼。蚶巖開老沉香花,飛仙失路虎無家。
一辮猶攀碧藕房,道邊尺尺走塵黃。憑君細看千人面,更有何人報一望。久悔浮華污此身,故托平生與水鄰。知君決去無歸志,臨風不用賦招魂。
應念衰翁老且疲,年來跬步要扶持。鐵為拄杖勞相寄,全勝花前只杖藜。
瓶錫江湖三十年,姓名遍與詩流傳。山中老屋裹薜荔,一爨累月寒無煙。采輯盛音仍繡梓,行道參禪了生死。身事忙如風外云,心情淡若江頭水。翩然蹤跡歸乎來,維摩示病銷筋骸。一龕寒月鎖委蛻,三昧熱火燒成灰。老我交游痛凋喪,不解吾師脫凡相。腸斷吟魂何處飛,也應只在秋江上。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綠竹可充食,女蘿可代裙。山中自有宅,桂樹籠青云。具區窮地險,嵇山萬里馀。奈何梁隱士,一去無還書。
御史新圖妙難比,畫船秋泛瞿塘水。瞿塘水束三峽深,兩岸削鐵虛無里。虛無難辨峰頂高,白云林壑生虛濤。陽臺何處笑荒幻,陣圖回首思雄豪。雄豪一去幾千載,壯志何須增感慨。自知豸角邪可觸,不為猿聲淚空灑。東行更飽湖海觀,繡衣不日朝金鑾。覽君此畫動清興,扁舟便欲相追攀。
從來懶慢喜逍遙,林下聞風欲棄瓢。東海肯將龍性擾,北山誰把鶴書招?朅來京陌紅塵里,奏對明光謁天子。驥尾猶隨十九人,鵬溟休說三千里。一行作吏傍鳧飛,此日驅車出帝畿。風木哀吟愁捧檄,塵埃世態易沾衣。平生疑是勞薪骨,簿領從今終矻矻。折腰斷不受人憐,強項雄心未全歇。丈夫有甑學萊蕪,獨鶴隨行興不孤。物力東南今正竭,誰能鞭撲更催租。莫言下吏翻嫌俗,百里郎官高列宿。一曲琴清化繭絲,九還丹就騎鴻鵠。夢中彩筆去曾攜,一片閑心物外棲。吳門煙月宜仙令,處處湖山待品題。
醉墨淋漓濕未乾,拂云雙玉倚秋看。別來嶰谷空林月,幾度凄涼篴里寒。
迷時只欲尋師度,悟了原來自放船。十里芰荷風景好,一天星月水光鮮。乘流搖曳無拘礙,順勢開帆絕妄牽。大眾此時齊到岸,儂家把舵莫遷延。
回蕩都門第一槍,有時鶯燕有時霜,世間各有各行藏。濤自天涯奔海角,詩教惆悵轉清狂,移云簫冷月昏黃。
荒階惟鳥跡,白石亦青苔。起撥云書亂,春風陶一杯。
朱欄控帶青璧煙,碧峰浮出丹楓顛。東方鈴鐸西方磬,輕霞淡照橫江天。南厓高,北厓俯,群峰奔走如龍虎。千尋巨石連空來,斷處曾經巨靈斧。天池闊,湯谷長,秋虹萬里橫蒼茫。漁舟尾掛金連環,鴛鴦飛出蒹葭霜。潯陽潮有無,白帝在何處?回望吳天雁,南翔又西翥。孤帆遠映青空來,綠樹橫分半江去。重沙復岸束復張,鯨鱷橫斜失依據。海月緣沙生,珠子隨潮來。殘陽尚懸壁,素魄先臨臺。仙家瑤草九月寒,遠公石上三花開。燕子磯頭飲牛客,偶來莫使世人猜。青山對酒誰為主,惟有簫聲晚自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