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十三首 其四○
丁一卓二,本分鉗錘。
捏聚放開,作家受用。
灰頭土面處,壁立千仞。
壁立千仞處,土面灰頭。
自然雙放雙收,到處為祥為瑞。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丁一卓二,本分鉗錘。
捏聚放開,作家受用。
灰頭土面處,壁立千仞。
壁立千仞處,土面灰頭。
自然雙放雙收,到處為祥為瑞。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丁一卯二,這是本分行的錘煉功夫。能把事物捏聚起來又放開,這是行家的受用境界。在看似灰頭土臉、平凡無奇之處,實則有壁立千仞般的高深境界。在壁立千仞的高深境界里,又能回歸到平凡質樸。自然能做到雙放雙收,所到之處都帶來祥瑞。捧起水時月亮就在手中,擺弄花朵時香氣沾滿衣裳。
丁一卓二:形容做事認真、確實,這里指修行的本分功夫。
本分鉗錘:本分的錘煉,指修行中必要的磨練。
捏聚放開:指對事物的掌控和處理,能聚合也能放開。
作家:指行家、高手。
灰頭土面:形容形象邋遢、平凡,這里指修行中的平凡狀態。
壁立千仞:形容山勢險峻,這里指修行達到的高深境界。
掬:捧起。
此偈出自佛教修行者之手,在佛教修行的環境中創作。當時修行者注重通過日常的修行和感悟來領悟佛法真諦,這首偈語可能是修行者對自身修行體驗和境界的一種表達,反映了佛教修行中對平凡與高深、收放自如境界的追求。
這首偈語主旨是闡述修行的境界和感悟。其特點是將深刻的哲理蘊含在形象的描寫中,以平凡與高深的對比、自然美好的意象展現修行的過程和成果。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語有助于修行者相互交流和啟發,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和文學意義。
上谷上谷連朔漠,戍樓清切鳴鼓角。英威遠振邊塵空,天驕聞風盡膽落。皇天不吊心孔哀,將星夜殞何蕭索。嗚呼三謳兮謳已終,重城萬里來悲風。
一月春陰不見山,何人移入素紈間。積金峰在空青外,千仞高寒不可攀。
三年常守念孤窮,教養雍容有古風。為理無名百年賦,至今赤子頌張公。
青青原上楓,春至揚柔葉。雨馀似膏沐,幽蔽深澗合。昨日原上行,寒林凈如削。此時澗中松,偃蹇睨冰雪。
舊田不粒猶征逋。新田為淵租未除。農來為兵強執殳。強執殳,絕錢镈。國無農,其何國。
灑掃衡茅端欲老,剪裁花木自為春。權門炙手非吾事,祇合丘園作散人。蔓草芟夷莫許侵,好花封植待成陰。每于小小園林里,長抱惓惓畎畝心。
誰將手影布神通,仙掌淩空結構重。震旦名山膺九錫,巽門文筆插雙峰。翠微四壁開生面,金粟三天現法容。漫向慈恩誇做賦,滇南此日壯登封。
各業投資皆灼熱,居然學校獨清寒。敢言教育真鴉噪,若數文盲是桂冠。種木成陰安可待,殺雞取卵即為餐。人生識字憂患始,百載之期必大安。
十千酤酒醉如花,賺得娼樓第一家。調笑不知春漏促,月明猶自按琵琶。
擁節遙臨帝子鄉,皇華猶自愧星郎。一從波浥天潢潤,頓覺風生玉殿香。金谷春光空秀麗,梁園詞賦邁尋常。賡歌白雪應難和,一曲巴音對別觴。
海云飛揚海水搖,云水挾風相怒號。重淵無底龍睡熟,霹靂一聲凌九霄。額鼻如山目如電,生金鱗甲光芒見。倏忽變化那可攀,驅江捲湖不作難。天下豐年在霖雨,勺水歸潛還得所。君不見丈夫用舍安有時,吁嗟乎龍應解知。
身著青衫騎惡馬,日馳三百尚嫌遲。心源落落堪為將,卻是君王未備知。
翠葉吟風長淅瀝,寒梢擎露忽高低。有時杳杳穿云去,碧玉交加四望迷。
人間合歡草,天上牛女星。憑肩跣足倚,若個更亭亭。
方園不盈畝,蔬卉頗成列。分溪免甕灌,補籬防豕蹢。蕪草稍焚薙,清雨夜來歇。濯濯新葉敷,熒熒夜花發。放鋤息重陰,舊書漫披閱。倦枕竹下石,醒望松間月。起來步閒謠,晚酌檐下設。盡醉即草鋪,忘與鄰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