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黃稚川云巢
云巢一上十五里,中有今世巢居子。
雞鳴犬吠白云里,不知天際去此幾。
平生深契鳥巢禪,翦茅蓋頭萬事已。
宴坐經行飛鳥上,人間榮辱不到耳。
蝸牛兩角竟何為,鷦鷯一枝端自喜。
我有一廛落城市,章服裹狙聊復爾。
武溪未訪桃花源,修江儻問桃花水。
會取櫻桃洞前路,藜杖扶衰從此始。
云巢一上十五里,中有今世巢居子。
雞鳴犬吠白云里,不知天際去此幾。
平生深契鳥巢禪,翦茅蓋頭萬事已。
宴坐經行飛鳥上,人間榮辱不到耳。
蝸牛兩角竟何為,鷦鷯一枝端自喜。
我有一廛落城市,章服裹狙聊復爾。
武溪未訪桃花源,修江儻問桃花水。
會取櫻桃洞前路,藜杖扶衰從此始。
登上云巢要走十五里路,里面住著如今像古代巢居的人。雞鳴狗叫之聲在白云里傳出,不知天邊距離這里有多遠。此人平生與鳥巢禪法深相契合,剪茅蓋屋便覺得萬事已了。他靜坐或行走都仿佛在飛鳥之上,人間的榮辱傳不到他耳中。蝸牛角上的爭斗究竟有何意義,鷦鷯有一根樹枝棲息就自感歡喜。我在城市中有一處居所,穿著官服就像被衣服包裹的猴子不過如此。還沒去武溪探尋桃花源,或許能在修江問問桃花水的消息。我會踏上櫻桃洞前的路,從此拄著藜杖在衰年開始隱居生活。
巢居子:像古代巢居的人,這里指黃稚川。
深契:深切投合。鳥巢禪:一種禪法。
翦茅:剪茅草。
宴坐:靜坐。經行:佛教用語,指旋繞往返或徑直來回于一定之地。
蝸牛兩角:典出《莊子·則陽》,比喻微小的地方或無意義的爭端。
鷦鷯一枝:出自《莊子·逍遙游》,比喻安于簡陋,不求聞達。
一廛:一處居宅。
章服裹狙:穿著官服像被衣服包裹的猴子,有自嘲之意。
武溪、修江:地名。桃花源: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代表理想的隱居之地。
櫻桃洞:可能是一個隱居之地。藜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在官場或世俗生活中感到疲憊,看到黃稚川的隱居生活后有感而發。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著官場的勾心斗角、世俗的追名逐利等現象,詩人渴望擺脫這些,向往寧靜的隱居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描寫黃稚川的隱居環境和生活,運用典故和對比手法,抒發自己的情感。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對歸隱的追求和對塵世的反思。
家近西湖日往還,恬然不覺到春闌。水邊花發華丹盡,水面清光終未殘。休王其如各有時,開榮方遍又春歸。東君憂在陽功乏,多少閒云天上飛。
新安野老發垂肩,說著先朝淚泫然。洪武初年真少事,幾曾輕到縣衙前。
薊門春散紫宸班,千里襜帷動客顏。秋到白云生漢署,雨來寒色滿燕山。仙郎書札遙相憶,傲吏風塵且未還。天上即今看舊好,誰憐曼倩謫人間。
追涼能到竹溪無,隔水斜陽未肯晡。剩暑不蒙蕉扇扇,細云聊倩月梳梳。
蒲柳當春正少年,孤帆匹馬入幽燕。書生合有憂時淚,指點殘烽在眼前。
舊書迢遰謝相過,何日重來共晤歌。籠鶴不飛茅屋靜,西湖十里月明多。
始吾泊棠陰,三子不在舟。今當舍之去,三子還遠游。茫然千里水,今見荻花洲。俛仰換春冬,紛紛空百憂。懷哉山川異,往矣霰雪稠。登高一涕泗,寄此寒江流。
使君氣凌云,學劍喜論文。生材拔其萃,立事張吾軍。奕葉擢高第,甘棠蔭孤墳。九京不可作,頑懦徒紛紜。
夜沉斂客緒,息意冥所思。皓月時流照,江水清且瀰。參差檐外影,興言故人居。故人今燕北,連鑣暫相隨。聚首亦何幾,各有民社司。宋子敦其性,辜君邁厥施。恢恢皆遠器,伯仲可同追。久探此心一,應知不世移。世情競紛糾,慎處乃得宜。剛柔裁之心,進退觀于時。余亦耽虛白,所砥日孜孜。相望非近小,貢言多切偲。孤尚如不失,千秋有共期。
就日門前春水生,伏波巖下釣船輕。漓江倒影山如畫,榕樹交柯翠夾城。村店日中雞唱午,游人陌上酒攜罌。殊方異俗同熙皞,欲進謳歌合頌聲。
水到江心五百弓,白鷗雙起雁孤沖。竹篙點碎菰蒲月,如此風光我共公。
滿船蓬朵好歸家,向午炎炎日不斜。行過橋陰風一段,搖搖吹動鬢邊花。
南徐隱士詩兄弟,君更眉間有白毫。一染函牛鼎中指,暮年方悔嚼空螯。
解送諸君藻鑒分,棘圍明發喜開門。荊人自許山多玉,莊叟虛談海有鯤。過雁風高秋索索,護霜云薄曉昏昏。鄉來曾預春闈考,猶記君王賜上尊。西風漸急早寒嚴,曉露俄晞日在檐。滿鼎松聲烹活火,半鉤花影捲疏簾。菊黃又報秋期近,發白空驚老態添。未得山中覓茅屋,去修丹灶養紅鹽。
先生眼里雖無子,懷抱老年能自開。令女素稱閨閣秀,外甥尤具孝廉材。一筇吟影梅邊月,兩屐行蹤竹下苔。別久令人想高致,雪中應擬泛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