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愚兄示上元佳句謹次韻為笑
溪云釀雪展還收,數日春嚴罷出游。
月竹蕭蕭香轉座,缾湯隠隠被蒙頭。
一燈聊破上元夢,半夜稍增涂足油。
說妙談玄吾不會,從教高掛雪峰毬。
溪云釀雪展還收,數日春嚴罷出游。
月竹蕭蕭香轉座,缾湯隠隠被蒙頭。
一燈聊破上元夢,半夜稍增涂足油。
說妙談玄吾不會,從教高掛雪峰毬。
溪上的云醞釀著雪,時而舒展時而收斂,接連幾日春寒料峭,停止了出游的計劃。月光下竹子蕭蕭作響,香氣在座位邊流轉,瓶中熱水的聲音隱隱約約,被子蒙住了頭。一盞燈姑且打破了上元節的夢境,半夜里稍微增添了些涂抹在腳上的油。談論玄妙的道理我并不在行,任憑那雪峰之球高高掛起。
釀雪:空中水蒸氣逐漸凝聚成雪,好像釀造東西一樣,所以叫釀雪。
春嚴:指春天寒冷的天氣。
月竹:月光下的竹子。
缾湯:瓶中的熱水。缾,同“瓶”。
上元:指上元節,即正月十五元宵節。
涂足油:可能是古代一種保養腳部或用于保暖等的油脂。
雪峰毬:可能是一種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事物,具體需結合禪宗等文化背景理解,這里可理解為一種玄虛的象征。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正值上元節,天氣寒冷,詩人因春寒停止出游,在室內度過上元節。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遠離塵世喧囂、追求內心寧靜的生活狀態,對于一些玄虛的談論并不感興趣。
這首詩主旨在于展現詩人上元節時的生活片段和心境,突出其閑適淡泊、不隨波逐流的特點。語言質樸,意境清幽,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自然真實的創作風格,為研究詩人的生活和思想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菊后霜前換繡衣,湘南嶺北看梅枝。還將方策汗青語,拈出圜扉草綠時。四海幾人憐我老,三年兩作送君詩。借令貴殺衡陽紙,半幅無妨慰夢思。方丈蓬萊第一人,星軺玉節正青春。只今回雁峰頭客,曾觸神龍頷下鱗。未遣五紋朝補袞,便應三字夜司綸。湘江綠凈不可唾,卻要珠璣欬唾新。
因形有像轉支離,妙筆從君壓畫師。若向禪中參一指,寫余父母未生時。
沖寒此日城西寺,酌茗看山興未涯。塔外風傳群帝樂,林間雪是講壇花。聞鐘客散催疲馬,施食僧歸起倦鴉。襆被祗應忘說去,夜深還聽演三車。
煙樹云生若有無,行輿咿軋路盤紆。小風弄雨晴還落,身在龍眠水墨圖。
慵便紗帽滑,病起葛衣輕。白露含花動,黃流帶月清。思君開酒陣,是夕破愁城。但恐何平叔,常談笑老生。
南園三月百花紅,十客壺觴一笑同。勝事欲題題不盡,但將沈醉答春風。
蘭巖山高出西極,東南諸峰秀無敵。中有瀑流掛絕壁,建瓴直下三千尺。僵木橫溪龍偃臥,怪石夾道虎踞坐。驚風劃來慘么么,萬壑松聲海濤播。躋崖躡澗俯復仰,洞府?砑豁軒敞。似聞列缺引霹靂,亦多魑魅兼魍魎。黃熊奮奔青兕立,寡鶴哀鳴斷猿泣。我行欲息不敢止,憑高望遠憂思集。九州四海何茫茫,神禹之跡忽已荒。峨岷秋陰接太華,洞庭倒景搖瀟湘。孤云低飛楚甸闊,征鳥竟沒吳天長。五臺之墟控三峽,之子何時歸故國。好在殘年十月冬,相逢江上梅花白。
眼中那意百年人,只共持家兩度春。羅帶繡鴛翻結恨,鏡臺雕玉易承塵。良宵缺月窺簾竹,伏日飛霜殺渚蘋。若問讀書湯茗事,于今惟有一燈親。
鳳凰何代有,回薄萬古心。天空時一望,復見此山岑。連峰云出沒,掛漢月清深。登陟憐幽絕,冥心可脫簪。
翠壁開西麓,金宮隱上方。云霞橫鳥道,日月煥龍章。桂殿丹青古,松門草木蒼。潭空窺鳥影,夜靜識天香。夢里觀生妄,閒中歷劫長。千山孤磬雨,一徑落梅霜。無復悲生事,莫如禮法王。諦聞龍象喻,初地入清涼。
白露晚來生,汀洲把杜蘅。浮云西北返,孤客且南征。習習野吹急,沄沄川漲平。徒看秋潦盡,未可俟河清。
耕父爾何神,常游清泠淵。窮宙亦如此,豐山無歲年。九鐘知霜鳴,感應出自然。茲理詎可測,何有于圣賢。
尊罍且收罷,登此望天穹。冷塊無邊雨,荒疇不住風。蒼煙凝素洑,古葉下深叢。偃蹇聆孤鳥,啾啾落暮松。薄石浮嵐綠,垂天掩幕云。寒村馀一二,野嶺漫千尋。壓暮楓初暗,留塘鶩未驚。枝前仍著雨,似有復無音。
盤谷紆千轉,欹巖矗萬層。賈馀堪一往,乘興更誰能。歲盡木葉脫,天高霜氣凌。時聞有鳳嘯,或者是孫登。
誰說仙人好住樓,道心如水意如秋。窗中十里湖光冷,林外千峰月色幽。今夜不教天入夢,當時已見海無漚。抱襟獨坐寒更迥,白眼碧霄兩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