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曾伯容韻贈不愚兄
叢林隨處便安身,龍象何曾輩六群。
盛德若愚常宴默,佳言如屑間繽紛。
蒲團石上坐明月,茗椀松間打亂云。
無限青山元屬我,而今不免為中分。
叢林隨處便安身,龍象何曾輩六群。
盛德若愚常宴默,佳言如屑間繽紛。
蒲團石上坐明月,茗椀松間打亂云。
無限青山元屬我,而今不免為中分。
在山林中隨便一處就能安身,高僧大德怎會與凡庸之輩為伍。品德高尚看似愚笨卻常安靜不語,美好的話語如碎末般不時紛紛而出。在蒲團上于石上靜坐著賞明月,在松間手持茶碗攪亂那如云朵般的茶葉。無數的青山原本都屬于我,如今卻不免要與他人分享。
叢林:指寺院。
龍象:比喻高僧大德。
六群:指佛教中行為不檢的六群比丘,這里代表凡庸之輩。
宴默:安靜、沉默。
茗椀:茶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與不愚兄交往,不愚兄品德高尚且生活自在,詩人有感而發,用曾伯容的韻腳創作此詩贈給不愚兄。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不愚兄的品德和生活狀態。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對高雅生活的追求。
萬卷縹緗付典藏,記曾身見曝書忙。盆荷風動蕓香發,未覺炎威夏日長。
百城坐擁一身閑,傳癖書淫幾絕編。記得清齋聞課子,郎君勤讀亦瑯然。
綱羅文獻日孳孳,故簡殘編賴護持。記得為公輸細壤,看山精刻博軒眉。
兵火馀生萬事空,流移居近幸相從。抽吳舊話誰堪續,揮麈清談苦憶公。
雙扉晝鎖夜傳呼,訊鞫勞心跡也拘。
祗有清虛慰懷抱,開軒即是洞庭湖。
亭荒點翠碧粼粼,紅蓼花疏間白蘋。
官罷野鷗能傲我,詩成青嶂苦隨人。
偶看明月成千里,孤負黃金笑一身。
得失雞蟲知許事,玉盤堆趁荔枝新。
梨花聽熟臨洺酒,老友關前抱舊醅。
雪里鴻飛萊子國,雨中客夢趙王臺。
桑田略記三為海,岳柱曾傳再作灰。
劫后更生能幾見,篳門肯為故人開。
福地天開勝,飛來事有無。
東游蓬島近,南望海門孤。
煙艇應浮月,山靈不病吾。
登臨休感慨,且進峽江鱸。
廟社如今,誰復問、夏松殷柏。最苦是、二江涂腦,兩淮流血。壯士氣虹箕斗貫,征夫汗馬兜鍪濕。問孫吳、黃石幾編書,何曾識。
青玉鎖,黃金闕。車萬乘,騅□匹。看長驅萬里,直沖燕北。禹地悉歸龍虎掌,堯天更展鹍鵬翼。指凌煙、去路復何憂,關山隔。
倪迂戲寫秋山稿。兩間茅屋霜林曉。屋后枕高灘。蕭蕭竹幾竿。
指尖聊染渲。直作針神看。小置畫圖中。香閨一夜工。
德澤波斯淡,
謳歌載路聞。
偕民登壽域,
不老是神君。
君扁二山,似接翅、排成宮闕。才一向、飆輪飛過,楚天如發。帆腳只從天外轉,弩頭遠對江潮發。倚闌干、鐵笛暮云邊,聲凄越。
蛟欲舞,濤奔雪。鴉欲唼,波跳月。網湘妃不出,使人愁絕。海上蓬萊何處所,湖陰戰壘都消歇。有百靈、低首拜龍堂,爭持節。
又是傷春時節。
一片芳心如雪。
深院怯黃昏,多少閑情誰說。
清絕。清絕。
香入溶溶夜月。
未作龍蛇夢,驚聞露電身。
百年無此老,千首屬何人。
安得公長健,那知事轉新。
酸風憂國淚,高冢臥麒麟。
寶源天富國,咸脈海分潮。
吳城士女越樣妝,籠冠盤髻銷金裳。東風淡蕩桃李月,看花不語情何長。
女伴相將牽稚子,庭院無人花正芳。春陽宛宛白日暮,空抱花枝歸洞房。
芙蓉迎秋木樨蚤,開到黃花秋欲老。涉江人遠雁來遲,零落東籬為誰好。
小娃扶幼步車輕,聞語回頭心懊惱。曲房深閉綠苔生,何處寒衣月中搗。
只有當年燕子樓。
舟人買雞江岸邊,轉賣鄰舫趁客錢。
船頭縛雞船尾殺,釜中湯沸命一霎。
豈知殺雞雞未殊。驚飛帶血亂水鳧。
舟人脫手空大叫,更有鄰舟得而笑。
是時張帆舟難旋,公然攘之當面前。
吁嗟人事,動多反覆。買者垂涎,攘者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