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駒父大雨雹
紹圣二年端月尾,南州雨雹如雁子。
今朝霹靂清泠里,雜然而下勢未已。
狡獪變化何壯哉,欬唾珠玉天際來。
銷毀金石不足道,梢殺林莽今可哀。
圣人在上調玉燭,縱有此物寧為災。
邂逅豐年亦如此,長老相傳又堪記。
吾今一飽良不易,摩挲枵腹聊自慰。
紹圣二年端月尾,南州雨雹如雁子。
今朝霹靂清泠里,雜然而下勢未已。
狡獪變化何壯哉,欬唾珠玉天際來。
銷毀金石不足道,梢殺林莽今可哀。
圣人在上調玉燭,縱有此物寧為災。
邂逅豐年亦如此,長老相傳又堪記。
吾今一飽良不易,摩挲枵腹聊自慰。
紹圣二年正月末,南方州郡下的冰雹像雁蛋。如今在霹靂聲和清冷氛圍里,冰雹紛紛落下勢頭不止。這變幻多么壯觀,如從天際咳唾出珠玉。銷毀金石不算什么,摧殘樹林實在可悲。圣明君主協調陰陽,即便有這現象也不成災。偶然遇到豐年也會這樣,老人們相傳這事值得銘記。我如今能吃飽很不容易,撫摸著空肚子自我安慰。
紹圣二年:公元1095年。端月:正月。
雁子:雁蛋。
狡獪:這里形容冰雹變化多端。
欬唾珠玉:形容冰雹落下如吐出珠玉。
梢殺:摧殘。
圣人:指皇帝。調玉燭:調和四時之氣,使時序正常。
邂逅:偶然遇到。
摩挲:撫摸。枵腹:空腹。
紹圣二年,作者經歷了南方州郡的大雨雹災害。當時政治局勢復雜,作者可能借自然現象表達對社會穩定、生活安穩的期望,同時也反映自身生活的不易。
此詩主旨圍繞大雨雹災害,特點是將自然景象描繪與情感抒發、哲理思考結合。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觀察與感悟。
一枝秾艷膽瓶中,
習習生香幾席風。
莫道無根容易謝,
人情只愛眼前紅。
莫向塵氛嘆路歧,百年心事故人知。
感時潘岳馀雙鬢,出塞梁鴻賦五噫。
洲渚月明潮落早,蒹葭霜冷月來遲。
悲笳近報邊聲急,鄉國東歸未可期。
繁苞嫩蕊斗年芳,昨夜東風又海棠。梅已著枝桃結子,可憐春色似河陽。
誰將雪朵綴緗枝,香霧濛濛夜色遲。無復閒情對芳物,病懷空許月明知。
惟木兮在阿,凄風兮孔多。風無寧日兮木無寧柯。念兒有身兮乃父母之枝。兒思終養兮父不待兒。顧瞻斯木兮兒心則悲。
惟烏兮在屋,月黑兮風凄以促。啞啞哺母兮報母之育。顧兒有身兮實母之雛。兒思返哺兮兒母已殂。豈兒有心兮曾不如烏。
珊瑚枕畔釵欹鳳。流鶯啼破紅窗夢。
睡起倚妝樓。飛花點點愁。
綠波江上水。流迸離人淚。
脈脈背闌干。顰眉低遠山。
匆匆別去,算別來、又是幾番春暮。酒債不償還似可,負了若干吟句。渭北春天,江南夜雨,總是傷情處。黯然消歇,綠楊一陣鶯語。
空記十載嬉游,如今驀地,兩處成離阻。縱是相逢天涯路,難覓年時歡侶。寄語東君,歲華不駐,誰為留春住。小樓昨夜,東風依舊飛絮。
灑落巖題宴寂高,旋添香火掛青袍。
霜頭不懼九侯劍,雪臂應□二祖刀。
月照瓦棺服虎兕,風吹石室嘯狷猿。
檐前舊雨天花處,循想眉間兩白毫。
堂構垂翰墨,頗已墜箕裘。
日落西風來,書興良悠悠。
龍蛇腕中入,波濤筆底流。
鐘王忽在眼,慷慨慕前修。
時維月初三,尚屬寒露節。友人駕巾車,邀我探巖穴。
匆匆整行裝,悠悠循軌轍。清晨猶戒寒,卓午始微熱。
爽氣拓清秋,萬象同皎潔。何須事高攀,即此足歡悅。
況彼好峰巒,環圍如屏列。越嶺石齒尖,齧殘輪蹄鐵。
送君楊柳薊門青,雨色能令紫馬停。
莫訝蒯緱歌不起,橐中今是五侯鯖。
侯門正好曳長裾,暫擁雙旌過里閭。
若到濟南人自識,少年曾受伏生書。
世態家雞厭,人情外物牽。
僧來求我句,人去覓僧禪。
語綺翻成業,談空未免筌。
不須生許事,留眼看青天。
不知陰陽,不知天地。
不知人情,不知物理。
強為人師,寧不自愧。
質肅英聲蓋九州,名孫吾獲與之游。
胸中所學萬青簡,堂上有親雙黑頭。
買硯新添行橐重,抄書勤過野廬幽。
雕鞍長劍紛紛是,人物如斯豈易求。
蠻夷大長作尉地,猶有當時武士風。今日推翻古人局,要看時勢造英雄。
若從中國論古學,文武由來本不分。終使西人遘黃禍,吁天早出學生軍。
星芒垂耀筆床寒,
河漢波流硯滴乾。
棐幾松跗入三昧,
一篇詩就一杯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