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聚雜題 翠微庵
勝境增添豈偶然,已前無屋事金僊。
巨靈擘到三千丈,向老基來八百年。
遠遠別山來白足,重重峻宇出青蓮。
端嚴石像庵猶在,若個尋庵復坐禪。
勝境增添豈偶然,已前無屋事金僊。
巨靈擘到三千丈,向老基來八百年。
遠遠別山來白足,重重峻宇出青蓮。
端嚴石像庵猶在,若個尋庵復坐禪。
這優美的勝境增添并非偶然,從前這里沒有房屋,只供奉著金僊。像是巨靈神把山擘開三千丈,這古老的根基已有八百年。遠遠地有僧人從別的山上前來,重重的高大廟宇如青蓮般出現。端莊威嚴的石像和庵堂依舊還在,如今還有誰會來尋庵坐禪呢?
勝境:優美的境地。
金僊:可能指供奉的神仙。
巨靈:神話中劈開華山的大力神,這里形容山的壯觀。
白足:代指僧人,因東晉高僧曇始足白,世稱白足和尚,后泛指僧人。
青蓮:比喻寺廟建筑的高潔。
若個:哪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內容可推測,作者是在游覽慧聚山翠微庵時,看到庵堂歷經漫長歲月,聯想到其往昔與當下的變化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佛教仍有一定影響力,但或許此庵已不如從前興盛。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翠微庵的歷史變遷。其突出特點是將神話傳說與現實景象相結合,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為研究當時的宗教文化和寺廟發展提供了一定資料。
少年費白日,歌笑矜朱顏。
不知忽已老,喜見春風還。
惜別且為歡,裴回桃李間。
看花飲美酒,聽鳥臨晴山。
向晚竹林寂,無人空閉關。
伯陽仙家子,容色如青春。
日月秘靈洞,云霞辭世人。
化心養精魄,隱幾窅天真。
莫作千年別,歸來城郭新。
水色南天遠,舟行若在虛。
遷人發佳興,吾子訪閑居。
日落看歸鳥,潭澄羨躍魚。
圣朝思賈誼,應降紫泥書。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懷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桑落洲渚連,滄江無云煙。尋陽非剡水,忽見子猷船。
飄然欲相近,來遲杳若仙。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
一睹無二諾,朝歡更勝昨。爾則吾惠連,吾非爾康樂。
朱紱白銀章,上官佐鄱陽。松門拂中道,石鏡回清光。
搖扇及于越,水亭風氣涼。與爾期此亭,期在秋月滿。
時過或未來,兩鄉心已斷。吳山對楚岸,彭蠡當中州。
相思定如此,有窮盡年愁。
秀色發江左,風流奈若何。
仲文了不還,獨立揚清波。
載酒五松山,頹然白云歌。
中天度落月,萬里遙相過。
撫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
明日別離去,連峰郁嵯峨。
彭蠡將天合,姑蘇在日邊。
寧親候海色,欲動孝廉船。
窈窕晴江轉,參差遠岫連。
相思無晝夜,東泣似長川。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吳江女道士,頭戴蓮花巾。
霓衣不濕雨,特異陽臺云。
足下遠游履,凌波生素塵。
尋仙向南岳,應見魏夫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瑤草寒不死,移植滄江濱。
東風灑雨露,會入天地春。
予若洞庭葉,隨波送逐臣。
思歸未可得,書此謝情人。
試發清秋興,因為吳會吟。
碧云斂海色,流水折江心。
我有延陵劍,君無陸賈金。
艱難此為別,惆悵一何深。
吾家白額駒,遠別臨東道。
他日相思一夢君
鸞乃鳳之族,翱翔紫云霓。文章輝五色,雙在瓊樹棲。一朝各飛去,鳳與鸞俱啼。
炎赫五月中,朱曦爍河堤。爾從泛舟役,使我心魂凄。
秦地無碧草,南云喧鼓鼙。君王減玉膳,早起思鳴雞。漕引救關輔,疲人免涂泥。宰相作霖雨,農夫得耕犁。
靜者伏草間,群才滿金閨。空手無壯士,窮居使人低。
送君登黃山,長嘯倚天梯。小舟若鳧雁,大舟若鯨鯢。開帆散長風,舒卷與云齊。
日入牛渚晦,蒼然夕煙迷。相思定何許,杳在洛陽西。
昔別若夢中,天涯忽相逢。
洞庭破秋月,縱酒開愁容。
贈劍刻玉字,延平兩蛟龍。
送君不盡意,書及雁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