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方安老
西亭會面即移船,跡掃青青翠竹前。
目擊已知心照了,對談何必日留連。
禪堂仙閣誰三界,嶺月淮云自一天。
偶此詩成更吟詠,飛來鷗鷺亦欣然。
西亭會面即移船,跡掃青青翠竹前。
目擊已知心照了,對談何必日留連。
禪堂仙閣誰三界,嶺月淮云自一天。
偶此詩成更吟詠,飛來鷗鷺亦欣然。
在西亭會面后就立刻乘船離開,行跡消失在青青翠竹前。目光相對已能心意相通,交談又何必整日流連。禪堂和仙閣哪管什么三界之分,嶺上明月與淮上云朵自在地構成一片天地。偶然寫成這首詩再吟詠一番,飛來的鷗鷺也顯得十分欣然。
上方:指佛寺。安老:一位長老。西亭:西邊的亭子。三界:佛教術語,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拜訪上方寺安老和尚,與之交流禪理后有感而發。當時佛教禪學盛行,詩人或許受其影響,在與安老的接觸中獲得心靈感悟,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禪意生活的感悟與向往。其特點是意境清幽,禪理自然融入詩句。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與禪僧交往及對禪學的思考。
嶺表將歸日,天涯欲盡年。偶于童仆遇,翻成兒女憐。望杳青山外,心馳白雁前。中年頗恇怯,觸事易凄然。
三月正當三十日,挽春無計祇傷春。明朝惘惘成追憶,卻道春光屬別人。
金剎憑陵尺五天,勝游何必羨登仙。安期想見身千億,汗漫人間若個邊。
聞君騎鶴賦歸歟,漫寫詩篇問起居。后土祠前花在否,平山堂下柳何如。
新正月半。皓影連云漢。偏鬧六街燈火,好月無人看。喧闐簫鼓亂。旦旦如何旦。歸坐小山梅下,香茗幾人清玩。
涼浸瑤空月,正壽星、光彩遙燭,少微躔次。鶴發仙翁還笑道,恰則揆予初度。好文物、衣冠翹楚。雪跨冰懸神炯炯,盡襟懷、清酒金莖露。真好個,神仙侶。歡呼竹外開尊處,正炰鳳烹麟,環列珠歌翠舞。燭影酒光相眩轉,譚笑風生玉麈。戲膝下、彩衣容與。只恐未閑經濟手,更十年、又起蟠溪呂。頡霞佩,看高舉。
城東有客過吾廬,揮麈高談逸氣舒。金馬豈無方朔伎,石渠今取夏侯書。沙堤老屋秋楓合,海浦歸帆暮雨疏。我亦草玄官拓落,江南無地可耕鋤。
李白當年流夜郎,中原無復漢文章。納官贖罪人何在?壯士悲歌淚萬行。
舊時明月還相照,月也不勝寒。不知天上,瓊樓玉宇,今夕何年。乘風便好,翩然歸去,同看嬋娟。只愁人有,悲歡離合,自古難全。
漁人一竿老,粗糲半饑虛。豈有令鉤直,惟應恨網疏。有時腳不襪,自笑食無魚。我自馀尊在,愁眉爾暫舒。
清風何處灑琴書,面面琳瑯雪雨馀。千畝晝圍中散宅,萬竿晴拂子猷居。聲搖淇澳來中坐,翠擁瀟湘護碧渠。尊酒欲尋長嘯客,美人空谷正踟躕。
木符啟瑞,著象成文。于昭大號,協應明君。靈命有屬,鴻禧洞分。歌以升薦,休嘉洽聞。
九十風光能有幾,春風春雨總經過。誰知地變天荒意,莫借魯陽回日戈。
已是臨歸日,何堪見汝曹。羈棲憐若病,行役問吾勞。灘束江聲急,山藏瘴霧高。故鄉猶隔遠,離思轉滔滔。
蓬萊深處訪仙家,云護巖扉石徑斜。笙鶴未歸春寂寂,青鸞啄碎碧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