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支池二首 其二
際天州縣出要荒,始覺承平日月長。
一望宛無戎甲馬,四圍皆是漢封疆。
清笳沓沓翻新曲,寒月低低下乳墻。
說與遠人知德意,九重深處是成康。
際天州縣出要荒,始覺承平日月長。
一望宛無戎甲馬,四圍皆是漢封疆。
清笳沓沓翻新曲,寒月低低下乳墻。
說與遠人知德意,九重深處是成康。
天邊的州縣遠離中原荒僻之地,才感受到太平盛世時光悠長。放眼望去不見戰爭的兵馬,四周都是漢朝的封疆。清越的胡笳聲中演奏著新曲,寒月慢慢低低地照著矮墻。告訴遠方之人知曉朝廷的仁德之意,天子所在之處如同成康之治般太平。
際天:天邊。
要荒:指邊遠地區。
承平:太平。
戎甲馬:指戰爭的兵馬。
漢封疆:這里泛指國家領土。
笳:胡笳,一種樂器。
沓沓:形容聲音連續不斷。
乳墻:矮墻。
遠人:遠方的人。
九重:指帝王居住的地方。
成康:周成王、周康王,他們統治時期天下安寧,史稱“成康之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可能處于和平時期,邊疆無戰事,詩人有感于太平盛世而作此詩,表達對國家和平、朝廷仁德的歌頌。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太平盛世,突出特點是通過描寫邊疆和平景象展現國家安寧。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詩人的心境。
短劍光于銀,照吾面上塵。僂松何字怪,偃柳亦名人。石骨秋前瘦,沙痕雪后新。丹丘多鬼血,逋子未知津。
出處均憂樂,虛懷付愛憎。鹠睛無夜蚤,驥尾有棲蠅。遠寨依深竹,層崖絡古藤。使君風力健,持憲復能兵。
支離臥病不知秋,暑退初驚大火流。蟋蟀知時鳴近壁,銀河照夜直當樓。
攜將雙目入云堆,白石蒼崖日幾回。但得肉山先報我,衲頭親自領僧來。
正值朝天捧玉麟,天教金馬握絲綸。英材妙墨名方重,繡褓明珠道更珍。萬里官懷勞遠役,一門詞藻又添人。江山枝秀看無盡,湯餅餐來意獨新。
假我青春四十年。我將重整舊湖田。引流移石合天然。且莫揠苗違物性,還求種樹護風煙。舊家雞犬可升天。
水際開花千萬窠,初鶯時逐麗人歌。欲知太守行春樂,只向東城得最多。
幾縷疏煙生樹杪,斜陽初下漁竿。白蘋風急暗香殘。沙頭人獨立,寂寞夜潮還。帝子不來江月悄,蕭然鷺冷鷗閒。佳期渺渺洞庭間。銷魂秋夢里,一枕水云寒。
曾于三楚識文雄,健筆翩翩大國風。衡岳萬峰來紙上,洞庭千里入胸中。含香粉署高天近,奉使星槎絕域通。野老白頭環堵內,干旌遙出粵城東。
早歲豪邁,中更純粹。造詣既深,涵養亦至。冰壺秋月,表里瑩然。考亭雅范,濂洛正傳。
誰分碧玉兩三枝,愛護先教槿作籬。我欲醉移須有日,客從徑造卻無時。未分嶰谷陰陽管,先和淇園瑟僩詩。多少世間凡草木,歲寒時節始應知。
金飆獵獵受降旌,虎帳累累細柳營。坐屈遐荒三百萬,何須掠地與屠城。
丹桂孤巍巍,移根自蟾穴。空翠從風來,萬古香不滅。
西山許邁無人問,只說東山有謝安。富貴光明貧賤晦,世情從古兩般看。折屐棋邊情易矯,捋須箏畔淚難禁。何如拍手招元放,玉室金堂深更深。
草草如荒意不荒,云根老樹帶疏葟。摩挲二十年前墨,還有誰如李在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