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若愚除桂帥
鸞臺鳳閣并門居,同荷先皇獎眷殊。
諫草悠悠空皎日,年華忽忽幾青蒲。
朝廷擇帥君來越,鄉里容身我念吳。
萬事循環總如此,目前何必較榮枯。
鸞臺鳳閣并門居,同荷先皇獎眷殊。
諫草悠悠空皎日,年華忽忽幾青蒲。
朝廷擇帥君來越,鄉里容身我念吳。
萬事循環總如此,目前何必較榮枯。
你我曾在朝廷一同任職,都深受先皇的特殊嘉獎與眷顧。諫言的文稿如悠悠歲月,雖如白日般皎潔卻已過去,時光匆匆,多少在御前直諫的日子已消逝。朝廷挑選將帥你前往越地任職,而我只能想著回到吳地容身。萬事循環都是這樣,眼前何必計較一時的榮耀與失意。
鸞臺鳳閣:唐代曾改門下省為鸞臺,中書省為鳳閣,這里代指朝廷。
并門居:指一同在朝廷為官。
獎眷殊:特殊的嘉獎與眷顧。
諫草:諫言的文稿。
青蒲:漢成帝時,張禹在宮中為帝設席于青蒲之上,后來以青蒲指天子內庭,這里指在御前直諫。
越:古代越地,大致在今浙江一帶。
吳:古代吳地,大致在今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一帶。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中可知詩人與王若愚曾一同在朝廷為官,深受先皇嘉獎。王若愚被任命為桂帥前往越地任職,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當時詩人自身處境不佳,有思鄉之情。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時光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以及豁達看待榮辱的態度。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反映當時士人的心境和情感。
寒雁明朝下五湖,長安西望獨躊躇。無情誰似張公子,兩見秋風不寄書。
牧羊金華山,早通玉帝籍。至今風低草,??見白石。金華風煙下,亦有君履跡。何為紅塵里,頷須欲雪白。
崢嶸一百二十寺,言是文殊傳道場。千里路途來迤邐,五臺煙雨助清涼。刺天影出浮屠壯,匝地聲來梵唄長。到此何須求護佑,要看慧炬發明光。
下馬春庭夕,明燈夜雨深。人多新歲感,日有故園心。磨滅名題柱,凄涼賣賦金。十年同省舊,誰念各如今。
一叟沾沾喜自論,浣花全勝百花村。停驄眾訝桓君轡,羅雀吾驕翟尉門。樹暝忽回春雪照,臺孤迥見法星尊。即能傾蓋輸肝膽,無那初筵黯別魂。
名壓年芳,倚竹根新影,獨照清漪。千年禹梁蘚碧,重發南枝。冰凝素質,遣凡桃、羞濯塵姿。寒正峭,東風似海,香浮夜雪春霏。練鵲錦袍仙使,有青娥傳夢,月轉參移。逋山傍鶯系馬,玉剪新辭。宮妝鏡里,笑人間、花信都遲。春未了,紅鹽薦鼎,江南煙雨黃時。
妍蹄飾鏤鞍,飛鞚度河干。少年本上郡,遨游入露寒。劍琢荊山玉,彈把隨珠丸。聞有邊烽息,飛候至長安。然諾竊自許,捐軀諒不難。占兵出細柳,轉戰向樓蘭。雄名盛李霍,壯氣能彭韓。能令石飲羽,復使發沖冠。要功非汗馬,報效乃鋒端。日沒塞云起,風悲胡地寒。西征馘小月,北去腦烏丸。報歸明天子,燕然石復刊。
蕭散高情早息機,衣冠祖送出都畿。六官守道如公少,七帙辭榮自古稀。沃野秋風黃黍熟,長河春水白魚肥。不才苦被樊籠系,翹首冥鴻嘆愿違。
細雨濕棠梨,春風吹柳枝。野花行客淚,林木杜鵑悲。遠寺傳鐘梵,寒村帶酒旗。王孫舊游處,白露日應滋。
勘破當年上蔡關,曉來高興在南山。敢于世上高瞠眼,肯向人前浪強顏。丹荔芳林同偃蹇,白云流水伴湲潺。相尋莫叩閑蹤跡,石徑藤蘿緲不攀。
翡翠光搖赤水珠,長歌一曲鳳將雛。孤飛卻向瑤池去,欲借還丹竟有無。
昔葬衣冠今在否,近來消息不須疑。曾聞圯上逢黃石,久矣留侯不見欺。
短棹層冰上,汝啼應苦寒。初生便行路,淚落此江干。
九載稽勛政已成,縉紳祖餞出都城。鐘山雨過云無跡,滄海潮來江有聲。行見廟堂膺重寄,要期竹帛著芳名。久知獻納才華盛,佇聽朝陽有鳳鳴。
役神苦煩慸,羈形困局促。言攬化人祛,稅駕從所欲。瑤階凈于砥,寶觀紛若簇。清篁展云幄,言鳥流風曲。舒霞縟流草,垂露布森木。中有青蓮冠,脩眸炯清淑。授我瓊函字,長跪不敢讀。秋飆觸明珰,吹我墮幾褥。琳瑯恍猶聽,芊郁疑在矚。惆悵將起端,多岐浩難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