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洞
龍睡抱明月,我來窺碧潯。
攖鱗徒有志,探頷本無心。
雷去春霖足,云歸夜水深。
余波應不惜,好為濯塵襟。
龍睡抱明月,我來窺碧潯。
攖鱗徒有志,探頷本無心。
雷去春霖足,云歸夜水深。
余波應不惜,好為濯塵襟。
巨龍沉睡懷抱著明月,我來到這碧綠的水邊探尋。想要觸動龍鱗只是空有志向,探尋龍頷本就沒有心思。雷聲遠去春雨充沛,云朵歸來夜色深沉。希望這龍洞的余波不要吝惜,好好為我洗去塵世的衣襟。
碧潯:碧綠的水邊。
攖鱗:觸動龍鱗,比喻觸怒權貴。
探頷:探尋龍頷,有獲取寶物之意。
春霖:春雨。
濯: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可能在游覽龍洞時,被其神秘氛圍感染,結合自身對塵世的感悟而創作。當時或許社會存在一些紛擾,詩人借此詩表達內心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超脫塵世的愿望。特點是想象奇特,意境幽遠。雖在文學史上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情感。
東江曲曲向西流,淺水平沙處處洲。枉掛蒲帆風未便,羅浮三日似黃牛。
脩竹文與可,幽蘭僧惠崇。放懷今日事,大有古人風。臨水觴群引,無弦曲一終。詠懷隨所述,趣合老彭同。
九成臺畔水淪漣,南去遙通隱士川。山鳥不忘儀鳳日,石泉如奏解慍弦。煙霞別敞壺中境,花月爭迎酒里仙。豈獨釣璜稱國寶,龍孫久已應奎躔。
鴻雁哀鳴雪羽輕,鳳雛飛去錦衣明。常時見月憐兒女,此日看云憶弟兄。下徑春深桐樹暗,湘鄉云凈峽山晴。何時共對珠林酒,日倚東風賦紫荊。
卸卻臭皮袋,拈轉赤肉團。當頭鼻孔正,直下髑髏乾。老醫不見從來癖,少子相看向近難。野水瘦時秋潦退,白云斷處舊山寒。須剿絕,莫顢頇。轉盡無功伊就位,孤標不與汝同盤。
君居郭之東,我館亦東郭。君已素我心,我未一君目。時初丙辰秋,一見洞軒腹。君即就我眠,我亦共君讀。歷代故史編,皇家新典牘。我獵未暇精,君記抑何博。寒燈窗竅紅,明月庭陰綠。君舉口不休,我聽膝屢促。憶從半載馀,麗澤情方熟。胡為一別后,終天訣遽作。嗟嗟懷若人,重攪我心曲。
石犬不可吠。銅駝徒爾為。
千尋古柏出霜林,萬里長風稱鶴心。還櫝已完和氏璧,飾釵那用漢宮金。春山不礙云雙屐,曉鏡何妨雪一簪。聞說丘園多勝事,老來筋骨更能任。
萬頃澄波浸太清,先皇開鑿擬昆明。錦帆不羨揚州路,櫓櫓誰誇下瀨兵。
愁來獨臥小窗西,竹塢林深盡日迷。芳草一庭花自落,暖風三徑鳥空啼。昌黎宰相書難上,司馬都橋柱懶題。同學少年多顯達,不妨巖壑老幽棲。
睿智由天縱,規摹繼祖貽。有為皆社稷,無逸著屏帷。傳令通湟陜,賡歌及島夷。時髦俱入彀,流美辟雍詩。
去臘飛花,今春未已,迤邐將度元宵。俄然甲子,青帝下新條。凈掃一天沈靄,紅輪滿、大地山河。從今好,便當聽取,萬國起歌謠。有人,當此際,鋤云深塢,剪月中阿。已占斷春風,自種仙桃。更扶疏桂影直,從巖底、上拂云梢。仍為我,長摩蒼石,無負此清波。
伏卉猶留最后枝。籬邊寒蕊已當時。移來并作山齋供,金玉為緣亦是奇。香未減,露方滋。砂壺茗盌最相宜。秋長林下遲霜信,炎夢依稀似欲回。
自與渾家鄰,馨香遂滿身。無心好清靜,人用去灰塵。
閱子西山遺墨,愛渠東周故家。欲與俱鳴此日,只今老眼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