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君山邑人呼為小金山桐君所廬也
塔廟新嚴跡半空,山前山后但孫桐。
樓臺影壓浮天浪,鐘鼓聲隨過岸風。
定有龍宮在深碧,初疑海市變青紅。
眾醫不識人間病,遺箓誰知藥石功。
塔廟新嚴跡半空,山前山后但孫桐。
樓臺影壓浮天浪,鐘鼓聲隨過岸風。
定有龍宮在深碧,初疑海市變青紅。
眾醫不識人間病,遺箓誰知藥石功。
塔廟剛剛修繕一新,矗立在半空之中,山前山后只有古老的桐樹。樓臺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仿佛壓著浮動于天際的波浪,鐘鼓的聲音伴隨著吹過對岸的風傳來。想必在那幽深的碧波之下定有龍宮,起初還懷疑是海市蜃樓幻變出青紅的色彩。眾多醫生不了解人間疾病的根源,又有誰知道桐君留下的醫書和醫藥的功效呢。
嚴:莊重、整齊,這里指修繕。
孫桐:古老的桐樹。
浮天浪:浮動于天際的波浪。
遺箓:指桐君留下的醫書。
藥石功:醫藥的功效。
桐君山因桐君老人在此結廬煉丹而得名,是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詩人游覽桐君山,看到塔廟、桐樹等景象,聯想到桐君的醫藥貢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創作時間和具體心境因資料缺乏難以確切知曉,但應是在對桐君文化有所了解并被其景色觸動的情況下創作。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桐君山景色,同時感慨桐君醫藥文化的傳承。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與文化思考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為研究桐君山文化和中醫藥文化提供了文學素材。
年年踏雪探梅開,二月今年始見梅。從此逢春心轉懶,小詩不擬覓花裁。尋梅不負雪中期,醉倒猶須插一枝。莫諱衰遲殺風景,卷中今歲欠梅詩。
登龍來委巷,下馬索新題。砌晚蒼苔靜,盆陰碧草齊。苦吟憐賈島,高論接昌黎。與盡揮鞭去,紛紛月滿蹊。
憶食時初竟曉梅妝,對面飽端相。是天生兩口,甜恩苦怨,總要同嘗。還把檀郎二字,細嚼當檳榔。漱水休傾卻,中有脂香。聞道別來餐減,只相思一味,當作家常。想靚犀微露,剔著假思量。懲桃花煮成紅粥,早拚他心里葬春光。儂只夢胡麻熟否,不夢黃粱。
喜與水云會,甘與水云同。云屯水聚處,塞破太虛空。
月光昏淡水痕微,香影如前舊植稀。可是孤山雪初霽,有人吟坐擁深衣。
相逢及送別,都在落花時。霜雪添雙鬢,兵戈共一枝。江湖空在望,天地盡堪疑。顧陸煩憑吊,吾生未有期。馬當湖水北,南望杳瀟湘。陸海英雄躓,船山煙草荒。客臺留蠹簡,謁者戀幽芳。片石延陵字,他年待報章。
窗涵煙水茫茫白。筠簾卷起如鉤月。殘夢憶廬陵。書燈冷畫屏。亂蟲吟四壁。旅客愁應絕。獨自倚欄干。宵深風露寒。
徒云歸是客,難道客如歸。易簣僮先散,招魂誰可依。來驚春浪闊,去及柳條稀。迢遞黃山路,程程入翠微。
人言一日養,不以三公換。況乃桑梓邦,王藩作明宦。祿養既盡歡,承顏復泮奐。禮樂誠嘉猷,河間即東獻。賈傳良足師,臨湘莫重嘆。治安策可陳,早為明廷贊。
十年南北看參商,今夕向緣會草堂。自笑家貧無旨酒,我憐宦薄但空囊。呼童刻燭催新句,見子摳衣問舊章。一榜故人今有幾,情如骨肉莫相忘。
百花開遍園林,又春歸也誰為主。深黃淺紫,嬌紅膩白,他誰能妒。似不勝情,醉歸花月,夢回云雨。又豐肌、恰被東風搖動,盈盈底、霓裳舞。世事紛紛無據。與楊花、飛來飛去。當年斗大,知他多少,蜂窺蝶覷。金谷春移,玉華人散,此愁難訴。漫尋思,承詔沈香亭上,倚闌干處。
上館宜才子,佳名玉葉光。文章奪云錦,衣服惹天香。下筆驚鸚鵡,吹簫跨鳳凰。淮王門下客,冠蓋日相望。
二載巴川縣,誰知是與非。還鄉何所有,載得一清歸。
江邊水落漲虛沙,望里迢遙去路賒。岸柳未青前度眼,山梅應白故園花。關津多阻如留客,魂夢頻驚不到家。野鳥閑鷗飛不定,身隨一葉寄天涯。
二月風堪愛,悠悠天際生。向空鳴籟細,乘暝作寒輕。拂水紋層浪,穿條杌紫莖。煩君期素魄,相伴倒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