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寄惠香山
毗耶居士有神功,斷取香山置掌中。
五分普令薫法界,一時倶送與仙翁。
巖頭云澹暉暉日,洞口煙橫細細風。
可但吾心今莫逆,香巖于此獲圓通。
毗耶居士有神功,斷取香山置掌中。
五分普令薫法界,一時倶送與仙翁。
巖頭云澹暉暉日,洞口煙橫細細風。
可但吾心今莫逆,香巖于此獲圓通。
毗耶居士有神奇的功力,截取了香山放在手掌之中。讓這五分香氣普遍地熏染法界,一時間都送給了仙翁。山巖上云霧淡薄,陽光明亮,洞口煙霧橫繞,微風細細。豈止是我現在內心與這境界相契合,香巖在這里也獲得了圓通之境。
毗耶居士:一般指維摩詰居士,這里可能借指有神通者。
斷取:截取。
普令:普遍讓。
薫:同“熏”。
法界:佛教術語,指整個宇宙現象的全體。
暉暉:形容陽光明亮。
莫逆:指心意相投,沒有抵觸。
圓通:佛教用語,指悟道的境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當時佛教文化較為盛行,詩人與元老有交往,元老寄來與香山相關之物,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佛法境界的感悟和對元老饋贈的回應。
此詩主旨圍繞元老寄惠香山展開,借景與想象表達對佛法境界的追求和內心感悟。其特點是禪意濃厚,語言質樸。在文學上體現了當時佛教文化對詩詞創作的影響。
門外清渠映葛衣,偶來觀物上漁磯。秋風蘋末鷗驚起,始悟山人未息機。
久不逢人道姓名,從來愚谷寡將迎。教兒莫漫除秋葉,庭葉自深人自行。
山水各宗支,結構分百脈。向背意態殊,風土因之隔。
于人何親疏,適意成主客。昔我避亂初,小筑公山側。
百家飲一泉,鄰果任飽吃。人面或萬狀,性情無兩格。
古姓聚為村,樵采名叔伯。午后始開門,槐花深一尺。
跛者命在杖,渡者命在舟。人生依萬物,得失不自由。
有愁何以消,客或進一篘。謂客酒可忘,吾愁非真愁。
痛飲雖至醉,不入伶籍儔。此酒有時醒,此愁無時休。
微寒盡余威,園林納新意。品類紛有名,皆從上古至。
我生與萬族,衣食各生智。鳳皇啄瑯玕,鴟鼠甘糞利。
當其經營中,了不異人意。茍為易地謀,兩兩相唾棄。
郁郁成都桑,勞勞有深義。自非天下才,此事良不易。
常恐時數來,便令負斯志。妻織兒勝鋤,悠然足高睡。
六百年中電掣回,
東山又見狀元來。
平生心醉文丞相,
莫問他人借酒杯。
此花清絕似幽人,
苦耐冰霜不愛春。
蠟蕊輕明香萬斛,
黃姑端的是前身。
小樓香氣銷云葉,日暮江村正飛雪。
穿林入隙自悠揚,衣袖輕沾亦幽絕。
卷簾閒坐不知寒,得句欲書兔毫折。
黯靄山尖翠影流,模糊徑曲人蹤滅。
岸旁漁舍煙不起,風際青簾凍難掣。
爽如秋氣滌襟懷,光若朝暾眩眼纈。
試煮床頭新漉酒,爐炭紅馀一寸屑。
憶得前年呵凍吟,堪惜韶華成一瞥。
此時歡樂比屋同,來歲豐穰互相說。
夜深清響落風篁,夢破重衾冷于鐵。
祥標曾麓,德合方儀。
萬邦展養,九御蒙慈。
孝恭祊祏,美播聲詩。
淑靈顧享,申錫維祺。
糟糠回憶結同盟,黃卷當年共短檠。
北闕恩膏曾沐澤,西泠風雨劇傷情。
鸞簫難續生前韻,麟筆誰傳沒后名。
拌死相隨偏不易,扶持老幼費經營。
瘦骨難勝遇節衣,日高催起趁晨炊。
病憐楖栗隨身慣,老覺屠蘇到手遲。
一飽但蘄庚癸諾,百年甘守甲辰雌。
莫言此外都無事,柳眼梅梢正索詩。
虛房燈影。落盡秋花人未醒。
不肯思量。夢里何緣亦斷腸。
風寒露冷。此際夜長樓更迥。
空說相思。兩地凄涼各自知。
貪賞珠江寺,快登鎮海樓。
攜琴臨水岸,待□上蘭舟。
春色濃于酒,煙光遠接流。
愿諧修褉伴,促膝傍林丘。
隱居何必在山巖,境界全歸指顧間。
能把軒裳為外物,便應風月勝酡顏。
地連紫禁千重邃,石繞清泉五色斑。
從此夢魂猶可到,定知衰廢不容攀。
元不識死活,偶然逢二仙。
昔與牧奴戲,今饒國手先。
朝辭委羽山,夕渡湘江水。欲落更回翔,虞羅在深葦。
結陣時南向,楚云千萬重。相呼恐相失,日墮九疑峰。
冥冥見遠心,向夕汀洲歇。葦花風露清,夢繞龍沙月。
白日有間意,往來湘水濱。非關愛梁藻,臘月滿江春。
扶桑東極水云昏,溟漲連天入海門。
白鷺千群沙際影,青螺數點雪中痕。
石當羅剎聲偏走,風折西泠勢益奔。
徙倚伍胥祠下望,鴟夷信有未招魂。
乳燕低飛綠窗暮,開尊共惜朱顏故。文君窈窕夜當壚,百花失色如相妒。
爛熳芳英夜似燒,暝煙初傍蠟痕消。光搖翠幕微風起,何處佳人舞絳綃。
春色新裁蜀錦袍,看來宛轉避蘭膏。當庭欲語空凝佇,紅露滿枝明月高。
仙姿冉冉嬌紅燭,妃子春酣睡未足。謫仙已去玉顏空,憑欄猶憶清平曲。
萬蕊妝成華屋春,一枝微亞金尊照。世人恨欠杜陵詩,此花真得無言妙。
胭脂一樹暈明紅,艷色凝香清夜同。不解人間能有此,移根元自上陽宮。
繁條婀娜疊紅芳,疑是佳人向晚妝。寄語東風共相惜,為留香艷伴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