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三閣詞四首
貴人三閣上,日晏未梳頭。不應有恨事,嬌甚卻成愁。
珠箔曲瓊鉤,子細見揚州。北兵那得度,浪語判悠悠。
沉香帖閣柱,金縷畫門楣。回首降幡下,已見黍離離。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檻車。朱門漫臨水,不可見鱸魚。
貴人三閣上,日晏未梳頭。不應有恨事,嬌甚卻成愁。
珠箔曲瓊鉤,子細見揚州。北兵那得度,浪語判悠悠。
沉香帖閣柱,金縷畫門楣。回首降幡下,已見黍離離。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檻車。朱門漫臨水,不可見鱸魚。
尊貴的美人在三閣之上,天色已晚還未梳頭。本不應有什么憾事,卻因太過嬌嗔反而生出愁緒。珍珠簾子用彎曲的玉鉤掛起,仔細看能望見揚州。北方的軍隊怎么能渡過江呢,那些傳言真是毫無根據。沉香木貼在樓閣的柱子上,門楣用金線描繪。回首間看到投降的旗幟降下,已見莊稼長得一片繁茂。三個人從枯井中出來,一人被押上囚車。朱門空自臨著江水,卻再也看不到鱸魚。
貴人:指陳后主的寵妃張麗華等。日晏:天色晚。珠箔:珍珠簾子。曲瓊鉤:彎曲的玉鉤。子細:仔細。浪語:毫無根據的話。判:斷定。悠悠:形容沒有根據。沉香:一種香木。帖:同“貼”。黍離離:出自《詩經·王風·黍離》,指國家破敗,長滿莊稼。眢井:枯井。檻車:囚車。朱門:紅漆大門,指富貴人家。鱸魚:典出張翰見秋風起而思故鄉鱸魚膾,這里暗指亡國后失去自由。
此詩創作于唐代,以陳朝亡國為背景。陳后主陳叔寶生活奢侈,不理朝政,在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與寵妃張麗華等居住其中,日夜游樂。后來隋軍南下,陳朝滅亡。詩人通過這組詩借古諷今,警示當時統治者不要重蹈陳后主覆轍。
這組詩主旨是借陳朝亡國之事,批判統治者的荒淫誤國。其特點是通過鮮明對比展現興衰,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這類詠史詩為后世提供了借鑒,以歷史教訓反映社會現實。
南山陳跡遍搜尋,好景森羅直萬金。別后不知誰念我,經營偏費主人心。
我去長沙月馀日,武昌亂作如兒嬉。使我率師下金口,舉手撲滅何能為。與君分袂初不料,陵遷谷變天一涯。出奔歇浦實異國,七年相見嗟孑遺。偷生日久空自恨,春秋不作宜無詩。同年屈指六七子,吉甫壯烈尤可哀。辱君見稱我滋愧,共厲晚節毋詭隨。
渡江問魚價,人來索酒錢。婦姑亦不惡,便煮縮項鳊。
銀河西轉靜無聲,唱徹天雞夜未明。萬里無云霜月上,坐鞭玄鶴下蓬瀛。
畫角霜天下,轅門徹夜開。梅花飛不盡,月色滿輪臺。
會仙觀內玉清壇,新點宮人作女冠。每度駕來羞不出,羽衣初著怕人看。
朝入天苑中,謁帝蓬萊宮。青山映輦道,碧樹搖蒼空。謬題金閨籍,得與銀臺通。待詔奉明主,抽毫頌清風。歸時落日晚,躞蹀浮云驄。人馬本無意,飛馳自豪雄。入門紫鴛鴦,金井雙梧桐。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豐。快意且為樂,列筵坐群公。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轉蓬。早達勝晚遇,羞比垂釣翁。
十年歸夢繞庭闈,薄分都緣觸事遲。玩水看山寧所樂,此心猶賴有君知。
濃綠當軒日上遲,病身只與睡相宜。覺來卻怪莊周蝶,繞盡殘枝過別枝。
題柱才名籍,分璜使命嘉。賜衣飛晝繡,載筆落天花。云散千峰火,秋停八月槎。欲知詞客貴,設醴遍王家。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摛辭氣為主,盛氣理或差。大音等韶頀,小巧同春葩。
寒云淰淰碧峰攢,木葉驚風下急湍。何處山人殘照里,罷琴猶向隔江看。
鏡里容顏奈老何,流光瞬息易蹉跎。卻嫌白發無公道,偏使愁人分外多。
羅襪半鉤新月。更把鳳鞋珠結。步步著金蓮,行得輕輕瞥瞥。難說。難說。真是世間奇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