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藥山師子話送僧
厇訴金毛師子子,栴檀林下青莎里。
置也置也威自全,一出六出眉剔起。
非擬擬,知幾幾,星流不問三千里。
天外風清哮吼時,為君吸盡西江水。
厇訴金毛師子子,栴檀林下青莎里。
置也置也威自全,一出六出眉剔起。
非擬擬,知幾幾,星流不問三千里。
天外風清哮吼時,為君吸盡西江水。
訴說那金毛獅子之子,在旃檀林下青莎草叢中。放置一旁吧,放置一旁吧,它威風自然完備,一出現或六出時眉毛豎起。并非去模擬,知曉其中微妙,如流星般不問行程三千里。當天外風清它哮吼之時,能為你吸盡西江水。
厇訴:訴說。
金毛師子子:比喻具有非凡特質的人,這里可能指高僧。
栴檀林:栴檀樹生長的樹林,栴檀即檀香,佛教常以此象征神圣。
青莎:青色的莎草。
置也置也:有暫且放下、任其自然之意。
一出六出:具體含義較難確指,可能與佛教的某種修行境界或現象有關。
非擬擬:不是去刻意模擬。
知幾幾:知曉其中的微妙。
星流:像流星一樣。
哮吼:獅子吼叫,比喻高僧說法的氣勢。
吸盡西江水:佛教典故,有徹底領悟佛法、神通廣大之意。
此詩可能創作于佛教盛行的時期,當時佛教思想在社會廣泛傳播,文人與僧人交往頻繁。詩人或許在與僧人交流或聽聞藥山師子話等佛教教義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高僧修行境界和佛法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高僧的超凡境界和高深佛法。其突出特點是運用豐富的意象和佛教典故,營造神秘意境。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佛教文化對文學創作的影響,為研究佛教文學提供了資料。
崔嵬萬怪玉籠蔥,叆叇云濃雨碧松。千古鐘靈佳氣盛,幾年淮秀瑞光明。倚天絕壁參銀漢,拔地穹崖搆梵宮。時向望中閑極目,神機造化正鴻濛。
佐命諸公趣夜裝,爭言社稷要靈長。就令昆季尸神器,未必唐家便破亡。
今宵三五足歡娛,一片姑蘇似玉壺。天作千人歌舞石,月華流滿錦氍毹。
黃昏山驛銷魂處,枝亞疏籬。枝亞疏籬。醞藉香風蜜打圍。隔籬雞犬誰家舍,門掩斜暉。門掩斜暉。花落花開總不知。
一間茅屋足沈淪,無那虛名轉趁身。記得松風陶氏閣,玉書先下掃除人。
寂爾空庭步,悠然涼意新。倒池明綠樹,驚藻愛朱鱗。聚沫緣窺食,穿深欲避人。不知濠上樂,魚我竟誰真。
一圣智比明,帝德光四海。荷負誠悠屬,度脫實斯在。懺說濟蒙愚,推心屏欺殆。名僧引定慧,朝纓列元凱。還學依善導,反心由真宰。和鈴混吹音,勝幡榮雪彩。早蒲欲抽葉,新篁向舒?。翹勤諒懇到,歸誠信兼倍。睿艷似煙霞,欄桿若珠琲。善誘雖欲繼,含毫愧文彩。
布褐衣輕景漸和,小晴溪日已盈蓑。行吟南塢春猶遠,坐曝茅薝興獨多。冷莫侯門誇炙手,暖須民杵嘆無梭。朝來一掬煦熙念,徒向東風拍掌歌。
水木徹上下,飛潛塵外迥。靜言冥初終,風物各自永。閒者得其真,此豈富貴諗。所遘良足多,空廬抱寒影。玙璠但有名,明月慚獨醒。噭噭嗟陸沉,安所貴顏閔。海鴿不是雀,入淮雉作蜃。貞脆忽不覺,久暫成松菌。東谷悲凄風,去雁遺玄景。弦望互相催,晚節當誰秉。
力排扛鼎夫,智比躡足子。高堂有白頭,未許知己死。
公子先世家洮陽,衣冠濟美多賢良。滔滔慶澤源委長,簪纓圭組相輝煌。圣人履祚文運昌,四方萬國皆來王。登庸俊乂居廟廊,尊翁挺起自西羌。英姿卓犖才靡雙,屢使絕域績用臧。薦升閫佐鎮鄉邦,邇年殘賊頻跳梁。總戎特命禦邊疆,貔貅百萬威遠揚。陰山狐兔寧遁藏,揮戈一指俱滅亡。凱歌聲沸劍吐铓,九重褒錫煥天章。進封伯爵名益彰,貂蟬鐵券金玉相。公子趨侍來西涼,錦衣光襯斕斑裳。歡聲雜遝諠華堂,晨昏定省無或遑。金杯滿酌葡萄香,旨甘滫瀡勤持將。翁顏和豫壽且康,一門踴躍沐恩光。父忠子孝儔能方,宗先追念心孔傷。松楸積雨莓苔荒,翁今命子還故鄉。拜掃展祭修蒸嘗,驊騮叱撥登周行。朋簪暫挽駐垂楊,供張祖餞陳清觴。大夫君子歡未央,眾稱公子非尋常。凌云志氣何軒昂,堪擬治世雙鳳凰。雍雍有待鳴高岡,羽儀文彩來翱翔,光昭治化躋虞唐。
紫霄不與下方同,秋爽常回六月中。風羽對搖云母榻,冰池全浸水晶宮。
堂奧未燃慈海燈,既無香積亦無僧。額沾苦雨消塵慮,膚觸寒巖懷斗冰。諍訟依稀智者相,躊躇闇昧辨無能。仰尋云水證明殿,離此諸天第幾層。
不見詩人老鄭虔,誰知衣缽此中傳。尚馀杰閣驚人句,更結今秋未了緣。與君共飽桑門飯,愧我曾非蓮社人。若問生公講堂事,青山門外自橫陳。
溪上茅堂晝掩扉,松門咫尺往來稀。秋林響處歸鸞鶴,春雨生時長蕨薇。樵徑定穿云里入,泉聲應向竹間飛。不知空外茶煙起,若個人家住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