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端夫席上送樗年
過額紛紛競掃眉,此心直與古人期。
三年竝席惟夫子,一笑忘言謝小兒。
江國舊編塵漠漠,帝鄉新路日遲遲。
儒冠道在無通塞,莫問高門知不知。
過額紛紛競掃眉,此心直與古人期。
三年竝席惟夫子,一笑忘言謝小兒。
江國舊編塵漠漠,帝鄉新路日遲遲。
儒冠道在無通塞,莫問高門知不知。
眾人紛紛精心打扮,而我內心一直向往與古人的境界相契合。三年來同席共處的只有您,相視一笑無需言語,那些小兒之態便可忘卻。江南舊作已蒙塵,京城新途進展緩慢。只要秉持儒道,便無所謂仕途的順暢與阻塞,不必在意高門顯貴是否賞識。
過額紛紛競掃眉:“掃眉”原指女子畫眉,這里形容眾人刻意修飾、追逐世俗。
期:期望、向往。
竝席:并席,指一起相處。
江國:指江南地區。
帝鄉:京城。
通塞:指仕途的順利與阻塞。
高門:指權貴人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仕途上有所經歷,看到周圍人追逐世俗名利,而自己堅守儒道,在送別友人樗年的宴席上有感而發所作。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追名逐利的風氣,詩人對此有所不滿。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堅守自我、不隨波逐流的高尚品格和豁達的人生態度。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體現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
谷口風斜斗笠狂,米囊夾路白于霜。山童不掩溪頭寺,一任閒云滿竹廊。
疇昔與我言,貞脆各有終。會須出三界,靜以觀諸空。奈何抱志沒,所愿弗獲從。新詩日懶成,行書暫能工。弱冠弄柔翰,當世罕其蹤。予方師爾書,猶恨失所宗。天椓自天喪,咄嗟吾道窮。
后日人何在,江船臥雨風。定知頻夢我,淚浣岸花紅。窣兀山橫出,艱虞夜未終。冥冥脫羅網,且為祝高鴻。
軟霧驕塵瘴海潯。彩毫題不盡,是離襟。獨持幽趣答鳴琴。瓶笙外,山水有清音。丹灶日溫燖。大還功就否,苦沉吟。浮筆山色夢中深。蒲團坐,誰喻楚騷心。
帝念民勞露處啼,旌旗初下慰云霓。兩河動靜關秦晉,一剿回夷振鼓鼙。
北風吹眾木,木葉高下飛。笑此無家者,踽踽何所歸。百鳥投暮林,鳳皇覽德輝。嗟彼世中人,將是以為非。
寫對春山坐臥看,男兒方不負毫端。誰知虎臥龍跳字,不及愁蛾兩撇難。
一段風流玉琢成,開從霜后越精神。休嫌茉莉非吾配,曾見張良似婦人。
君嫌魯酒薄,薄酒但須斟。莫學陶鼓澤,空撫無弦琴。
宦途邂逅十年來,莫惜離情但酒杯。誰謂乾坤能兩立,須添我輩乃三才。愧無白雪相持贈,欲借春霞細剪裁。此到閩南詩景好,東風開遍嶺頭梅。
高士逃名隱此溪,憑欄遐想獨徘徊。不知吾祖乘舟后,得得誰從雪里來。
躺游仙院睹靈臺,羅綺分明塑匠裁。高綰綠鬟云髻重,平垂羅袖牡丹開。容儀一見情難舍,玉貌重看意懶回。若表懇誠心所志,愿將姿貌夢中來。
白晰楚童清,雙鬟挈酒瓶。灌花晨汲井,學字夜囊螢。竹院晴時掃,柴門客去扃。弱軀偏惜汝,饑渴屢曾經。
聞道東旌發,離情浩不收。水知隨去鹢,山亦戀行舟。想像經鷗渚,微茫過虎丘。別顏須一接,乘暮進江流。
萬里羈危日,孤兒慟絕時。艱難歸敝屋,寂寞向空帷。耿耿中宵立,漣漣盡日悲。不能成一寐,托夢接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