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劉世德見贈
詩書久與壯心期,邂逅塵埃滿客衣。
不分壽陵終失步,更憐蘧瑗早知非。
龍蟠舊水風雷在,玉韞寒山草木輝。
大抵窮通有時節(jié),莫將吾道羨雄飛。
詩書久與壯心期,邂逅塵埃滿客衣。
不分壽陵終失步,更憐蘧瑗早知非。
龍蟠舊水風雷在,玉韞寒山草木輝。
大抵窮通有時節(jié),莫將吾道羨雄飛。
長久以來以詩書寄托壯志,不期然在塵世奔波中客衣沾滿塵埃。不認為會像壽陵人學步最終失去自己的步伐,更憐惜蘧瑗能早早知曉自己的過錯。舊水處蛟龍盤踞,仍有風雷之勢,美玉藏于寒山,能讓草木生輝。大體上窮困與顯達都有一定時節(jié),不要因他人飛黃騰達而羨慕偏離自己的正道。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邂逅:不期而遇。
不分:不認為。壽陵失步:指壽陵少年學邯鄲人走路,結果沒學會,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了。
蘧瑗(qú yuàn):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他能反省自己的過錯。
龍蟠:蛟龍盤曲,比喻豪杰之士隱伏。
玉韞(yù yùn):美玉藏在石頭中,比喻懷才不遇。
窮通:窮困與顯達。
雄飛:比喻人飛黃騰達。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人生困境,可能仕途不順或生活不如意。友人劉世德贈詩安慰,詩人便次韻回贈,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對人生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堅守自我、安于時運的人生態(tài)度。其特點是善用典故,以形象的比喻和含蓄的語言表達情感。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yǎng)和豁達的人生觀。
春風壓城紫燕飛,繡鞍寶勒生光輝。軟沙青草平似鏡,花雨滿巾風滿衣。潛蛟雙綰玉抱肚,朱鬣分光散紅霧。金龍五爪蟠彩袍,滿背真珠撒秋露。生猿俊健雙臂長,左腳蹋鐙右蹴韁。銅鐃四扇繞十指,玉聲珠碎金瑯珰。黃蛇下飲電掣地,錦鷹打兔起復墜。袖云突兀鞍面空,銀甕駝囊兩邊縋。西宮綵樓高插天,鳳凰繚繞排神仙。玉皇拍闌誤一笑,不覺四蹄如迸煙。神駒長鳴背凝血,郎君轉面醉眼纈。天恩剪下五色云,打鼓歸來汗如雪。
昔時智永鐵作限,今時善聚鐵為筆。筆底曾經百鍊功,篆隸雕鐫體非一。揠波縈回垂露瀼,金鵲虎爪相輝光。瑯函夜啟玉剛夘,笑倒籀史驚鐘王。我作中臺山上記,一揮四百二十字。聚也運鋒勒翠珉,至今矯矯龍蛇勢。草閣巖居云氣深,上人一來聽我吟。要將鐵筆化采筆,叢林價重雙南金。
象外環(huán)中動不居,退藏冥宰莫仁予。東天只見初生月,西海不知終化魚。
帝城南去是歸裝,翹首云天思轉長。吏冗少神隨事忘,病魔催老到家忙。人心未必能三代,道化先須盡一鄉(xiāng)。麥飯魚羹酬舊隱,水煙山月夢溪堂。
長松森然,虬枝拂天。支頤據木,仰睇玄猿。竹樹之間,方虛禪座。我欲攝衣,往補其處。
入水作田,上山伐薪。人世幾何,終歲苦貧。安有靈藥,化為羽人。呼吸光景,為君外臣。鳥飛不遠,暮還其宅。我獨匪人,去從兵籍。釋棄耒耜,顧貪朝夕。轉徙異方,終世為客。
跳丸日月怕銷磨,憂患長江滾滾過。散發(fā)仰天猶大笑,擲杯斫地更狂歌。廟堂鬼啖丹心飽,野澤人沉碧水多。孰挽天河洗兵甲,白云無事正蹉跎。
大隗在何方,襄城亦奚有。莫言五尺童,曾稽軒轅首。
江梅蠟梅同日折,白晝看來兩清絕。如何對立燭光中,只見江梅白于雪。
片紙裁成數寸慳,王孫風致寄毫端。只于天地交光里,認得前程萬里寬。
芒鞋藜杖踏山云,客里尋梅詎厭頻。行到溪南才見樹,看來枝北未多春。水清沙白香微動,雪虐霜欺色愈真。喜得陽和消息早,好分生意與詩人。
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秋風一束詩。明日還家有人問,青衫不似讀書時。
萟苑風流幾弟兄,握中誰更擅連城。淮陰信是無雙價,驃騎何慚第五名。倚馬向曾操健筆,揮戈今見奪前旌。昂藏七尺看俱在,與爾同驅萬古情。
山居近多虎害,食民耕牛畜豕,民甚苦之。古人有以文感異類者,此非涼德所及,聊為歌詩以訟之。
故游經繡陌,初地入松扉。可那看花伴,年年漸覺稀。一鐘收宿雨,雙樹帶余暉。若問龍池劫,誰能不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