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齊風·東方未明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東方未晞,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東方未晞,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東方還未露曙光,衣褲顛倒亂穿上。顛倒了又顛倒,是那公府來召喚。東方還未露晨曦,衣褲顛倒亂著體。顛倒了又顛倒,是那公府有命令。折下柳枝圍菜園,狂人還在瞪著眼。不分白天和黑夜,不是太早就是晚。
晞(xī):破曉,指日將出。
樊:籬笆,這里作動詞,編籬笆。圃:菜園。
狂夫:指監工的小吏。瞿瞿(jù):瞪視的樣子。
辰夜:指晝夜。辰,時。
夙:早。莫:同“暮”,晚。
這首詩創作于先秦時期,當時社會等級森嚴,官府對百姓的差役繁重。詩人可能是一位被官府頻繁征召服役的百姓,在不堪忍受官府的隨意驅使下創作此詩,以表達內心的不滿。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官府差役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其特點是重章疊唱,情感表達直白。在文學史上,它是《詩經》中反映社會現實的典型作品,體現了《詩經》關注民生的特點。
翠云張蓋出峰前,半畝清陰認輞川。盛代不難憑感覺,新詩何忌想當然。已知漢闕涼于夢,猶帶唐風綠到天。人去千秋誰共語?一鉤霜月響松泉。
黃發嬰兒百歲憂,八千辜負漆園秋。西風夢落無何有,香葉浮天玉露流。
臥聽泉聲似雨聲,直愁泥滑馬難行。世間疑事多如許,千百年來誰與明。今人議論只從多,簣土那能障大河。我有室廬亦方廣,歸途不向石橋過。
不厭人間水半卮,獨將枯杖問須眉。雞窗冷淡存馀雪,鹿野荒沉出別枝。歌滿關河聊當哭,食殘鐵石好支饑。舊時閒夢應頻見,卻恨殘年嘆未衰。
亭亭領袖晚風光,吹盡西涼不盡香。勒麝蘭薰回俗駕,動龍蛇影轉回廊。老持素節芳仍潔,碎點蒼苔綠襯黃。自把胡床低處著,高舂盤礴到斜陽。
倉皇盡室避兵戈,破甑殘甌補澗阿。山稻緩開花蕊細,池塘獨釀雨聲多。荊榛遍地藏豺虎,魚鳥無由脫網羅。我自悲歌人自哭,不堪憑吊此關河。
藍水經霜清徹底,玉山遙送青來。寒云浮雨過庭槐。白衣攜酒至,黃菊幾枝開。盛友還逢佳節賞,獨憐多病形骸。登臨未減昔年懷。西風齊著力,送我上高臺。
嶺海迎秋瘴霧披,京畿清曉露華晞。青宮恩重令終養,白發心勞夢遠歸。椰葉雨晴鸚鵡語,木綿風暖鷓鴣飛。眼中無限鄉關意,含笑花前看錦衣。
美人香草意,洪子獨無儔。乍向淡江駐,如從湘水游。逢人聞說項,即我亦依劉。引玉拋磚意,余懷想紉秋。
半畝清池古寺東,錦鱗濲水戲春風。即令風雨為龍去,應在經臺香缽中。
歸去來兮,半生歧路,天涯南北西東。弋人何慕,造化任冥鴻。曾是先朝執戟,今衰矣、白首揚雄。休點檢,并游英俊,五相一漁翁。丹衷。舉頭望,長安萬里,一朵云紅。把致君堯舜,付與諸公。贏得老身強健,盡驅使、明月清風。浣溪畔,先生醉也,拍手笑兒童。
夫人城下有雷池,膽怯方山懾吼獅。天上玉人來日本,吳家西子嫁夫差。描成京兆雙眉樣,不合時宜一肚皮。我以新詩翻舊句,海棠壓倒玉嬌梨。
松底秋風翻兩袂,雜隨婦孺探勝地。長谷橫出小天池,斗下犖確沙石碎。再折冥徑路絕,披拂榛莽穿荒翳。衣牽發甫脫免,亂石磊磊堆無次。輿人擲我劍負行,跳踐圓尖鋒刃銳。俄驚轟騰聲震壑,瞥雙白龍竄巖背。潴為潭水清且深,苔痕草色浸蒼翠。更循鐵壁尋瀑源,或挾而登蹲而憩。突兀銀潢一道開,鬼斧劈削靈槎逝。吹瀉崢嶸復蜿蜒,疑是驪龍抱珠睡。云中見首獨垂胡,下飲碧海光景麗。蒸浮日氣生綺文,投浴幾輩歐鳧戲。列坐盤石羅酒,箕踞窺瞰神魂醉。獲此奇勝冠山北,唐宋諸賢所未至。鑿空忠今十載前,始遭??桶l其秘。頗悟造物無盡藏,亦緣阻險保幽邃。衰老力弱摹狀窮,安得柳州為作記。
向也于公隔一重,尋思常在夢魂中。如今已是心相識,爾自西行我自東。
十五日已前明似鏡,十五日已后曲如鐮。正當十五日,無人知此意,令我憶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