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羅正之提刑見寄
天邊故人贈明月,恍惚如臨滄海闊。
幾年麈尾阻清談,一日中腸寛百結。
鐘君骨朽誰能琴,流水高山猶到今。
平生宮徴愧伯牙,邂逅夫子還知心。
相期端欲追前古,諸事斯言逃責數。
青云窮達豈須論,廊廟由來齊子午。
天邊故人贈明月,恍惚如臨滄海闊。
幾年麈尾阻清談,一日中腸寛百結。
鐘君骨朽誰能琴,流水高山猶到今。
平生宮徴愧伯牙,邂逅夫子還知心。
相期端欲追前古,諸事斯言逃責數。
青云窮達豈須論,廊廟由來齊子午。
天邊的老友贈我如明月般的詩句,恍惚間我仿佛置身于遼闊的滄海之畔。多年來因瑣事阻隔了我們清談的機會,今日讀信心中的郁結一下子消散。鐘子期已逝誰還能懂琴音,那高山流水的曲調至今流傳。我自愧在音律上不如伯牙,幸得與您相逢能彼此知心。我們相約要追慕古人的風范,面對各種事情都不能逃避責任。仕途的順逆何須去計較,朝廷之上本就正邪混雜。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麈尾:魏晉清談家經常用來拂穢清暑,顯示身份的一種道具,這里代指清談。
中腸:內心。
宮徴:古代五音中的宮音和徵音,泛指音樂。
伯牙:春秋時琴師,與鐘子期為知音。
夫子:對羅正之的尊稱。
端:正,直。
責數:責任。
青云窮達:指仕途的順利與坎坷。
廊廟:指朝廷。
子午:子為正北,午為正南,這里指正邪。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與羅正之許久未交流,收到羅正之的寄詩后有感而發。詩人可能處于一種對人生、仕途有了一定感悟的階段,渴望與志同道合之人交流,追求古人的高尚品格。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與友人的知音之情以及對人生的豁達態度。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展現了宋代文人之間的交往和他們的精神追求。
江清照見石粼粼,貌得游魚態度真。說與長年輕蕩槳,放他深處著潛鱗。
說食終不飽,說衣不免寒。飽吃須是飯,著衣方免寒。不解審思量,只道求佛難?;匦募词欠?,莫向外頭看。
啄木江南飛,蠹蟲生上林。江南亦有蠹,不聞剝啄聲。蠹種日以滋,木病日以深。啄木不啄蠹,孰慰鳳凰心。
世澤傳清范,戎韜演秘謀。雄藩未賜節,大壑忽移舟。謝氏胡床在,羊公羽扇收。光華歸令子,何恨掩泉丘。
山頭烽火水邊營,鬼哭人悲夜夜聲。唯有碧天無一事,日還西下月還明。
清夏晝方永,齋居寡紛縈。高樹落圓陰,好鳥流遠聲。對此孰云遣,睡恬愜中情。非效宰予寢,自得莊周靈。適與幽獨會,栩栩夢友生。正敘契闊言,覺來邈無憑。處世固如此,慎勿勞吾形。
巖邑蕭條早閉關,翠屏高映訟庭間。官同潘縣栽花至,客到龍門御李還。衙聽孤鶯聲共放,吏兼雙鶴影俱閒。琴床一曲停流水,又對青娥畫遠山。
疏牖自分山翠,矮墻不隔荷香。睡美不知雨過,覺來一有微涼。
宜春臺望倍春輝,羨爾春還愿不違。奉使獨乘桓典馬,過鄉先著老萊衣。鶯啼別嶠藏修竹,路隱重江出翠微。問訊草堂松菊在,待予端乞圣恩歸。
此日庭柯盡著花,老夫逸興正無涯。崦西莫羨千株柳,水際先看一帶霞。
幽州城南花滿溪,秋千搖飏高復低。吹笙擊鼓園之西,金鞍馬踏芳草堤?;餄M眼歌聲齊,今日爛醉歸去兮。
玄冠于于,厥子來趨。父見其孫,亦克愉愉。
田家少婦最風流,白角冠兒皂蓋頭。笑問傍人披得稱,已遮日色又遮羞。
害風飲水知多少。因此通玄妙。白麻衲襖布青巾。好模好樣,真個好精神。不須鏡子前來照。事事心頭了。夢中識破夢中身。便是逍遙、達彼岸頭人。
長笛吹春久。甚春人、春衣慈母,和春長守。往日溪灣拋夢里,來去月明清漏。定碧水、海棠新秀。三十六株親約略,恨東風、不與雙紅豆。香有約,詞初就。無端棧道穿煙岫。試中原、橫戈草檄,少年身手。幾輩拂云驕馬死,生護漢南移柳。定絮影、波光邂逅。萬里春暉生草色,寫嘉陵、天上黃河吼。歌正好,花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