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江子我
契闊三秋日,情親四海兄。
只應常折柳,何必更班荊。
老把詩為活,遙將月伴行。
功名君莫懶,吾病負平生。
契闊三秋日,情親四海兄。
只應常折柳,何必更班荊。
老把詩為活,遙將月伴行。
功名君莫懶,吾病負平生。
我們分別已有三個秋日,雖遠隔四海卻情同手足。只需常折柳以表思念,不必再像古人那樣鋪荊而坐傾談。我老來以寫詩維持生活,只能遙對明月孤獨前行。你不要懶于追求功名,我卻因病辜負了一生的抱負。
契闊:久別。
折柳: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這里表示思念之情。
班荊:指朋友相遇,鋪荊坐地共語。
負:辜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與江子我分別已久,詩人年老且生活不如意,而友人可能正處于可追求功名的階段,詩人在這種心境下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與勉勵。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典故增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與友人的情誼及個人境遇感慨。
夜發瀏陽訪戴舟,遙聞湘贛聚詩儔。石源三徑緣溪到,薯酒千壇為客留。爛醉何妨言艾艾,重邀不計路悠悠。鈴聲仄案倏驚夢,身在囂城十八樓。
病渴惟高枕,誰將茗葉分。色馀仙穴潤,香供隱人芬。啜似餐丹露,烹疑煮碧云。清風北窗下,忽見武夷君。
雨馀殘暑謝,夜久官事歇。庭空起商飆,云霄吐華月。于時秋方半,古桂黃初發。玉堂集僚友,清燕足怡悅。送鉤行觴頻,分韻催詩切。玉輪懸中天,光輝轉明潔。有如坐冰壺,爽氣徹肌骨。時聞更漏響,漸見明河沒。人生寡歡會,圓魄亦易缺。莫辭通夕玩,動是經年別。
松門東路有柴關,涼臥清宵夢亦閒。更待海風來萬里,一天霜月滿空山。
丹唇銜雨,絳燭啼煙,歡期冷落釵叢。破帽衰顏,禁他幾度秋風。曾梳鬢蟬雙翅,忍重看、藕臂蘭胸。十年夢,早離鸞飛雁,鏡掩琴空。強對歌筵舞席,奈臨醒玉艷,酒淺愁濃。舊著香羅,唾痕猶漬花茸。沉沉翠蓬云隔,暗簾波、燈萼銷紅。將別恨,付今宵、孤枕亂蛩。
一泓蟹眼吐沫,雙澗燕尾分流。人道渭清涇濁,俱從天柱西頭。
龍堆蒼玉,把桂林四面,團團圍就。掃卻蒙茸千仞立,未定登臨能夠。天外飛來,地中拔起,始意猜難透。海龍何在,帶波沖處依舊。當日太守風流,讀書堂下,苦說無雙秀。又向伏波巖里看,俗筆縱橫無數。因謝留題,故為巀嶪,骨重神無垢。妄人難解,如何比筍還瘦。
馬首遙看兔耳山,歸程又復度榆關。蘼蕪欲茁冰初泮,桃李未開春巳闌。撲撲黃沙欺黑帽,翩翩白日換朱顏。留連不盡東風意,客邸癡兒正望還。
春雨欲晴時,山光弄煙翠。林間有高人,笑語落天外。
我本山澤臞,不奈塵事擾。趨朝與儤直,長時失昏曉。況此疾侵尋,藥裹詎能了。頹然臥一榻,頗似安巢鳥。衷腸雜云亂,苦恨知者少。推窗一延佇,黃葉墜林杪。寒蟬固切切,砧韻亦裊裊。羈懷苦難釋,所思在江表。何時促歸裝,天長塞鴻杳。
瓊流鑒空,混沌一隙。紫霄柱下,清泉白石。
因過王生忘坐久,階前花有白雞冠。草堂出酒生新敬,雪壁題詩寄此觀。肯謂陶潛逢九日,卻如李白醉長安。老夫遍賞東籬菊,搖落群芳正耐看。
何年積蓋與山齊,樹轉峰回草徑微。野火裂為方解石,秋風不到寄生枝。誰來樹下看云坐,半入人間作燕飛。箬笠巖前今凈社,不須更草《北山移》。
無計回天聽,棲遲十五春。今宵塵垢凈,明日歲華新。未獻南山頌,先開北海樽。庚星留德曜,長照八千椿。
雍原臨古邑,信宿雨淹留。樹色沈官舍,溪聲傍驛樓。懶吟翻舊稿,暝坐擁重裘。嘉客能相過,開樽一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