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子威致仕還鄉
人間勛業如作詩,先生能詩端自知。人間得喪如奕棋,先生能棋復何疑。
此身未免人間世,南北東西聊爾耳。波濤風際涌丘山,不害江河為止水。
今年青春草木青,只有白髪日日新。先生一笑謝簪紱,歸作三吳高尚人。
三吳寒暄幾來去,童時閭井今猶故。閭門親舊半成空,往往子孫無托處。
先生第宅瀕清流,負郭歲有千鐘收。揮金買酒醉花月,一局一篇方外游。
諸郎森森美且修,名聲相繼徹冕旒。斑衣夙夕奉顏色,借問達官誰與儔。
他年再拜鄉人后,猶能敬為先生壽。
人間勛業如作詩,先生能詩端自知。人間得喪如奕棋,先生能棋復何疑。
此身未免人間世,南北東西聊爾耳。波濤風際涌丘山,不害江河為止水。
今年青春草木青,只有白髪日日新。先生一笑謝簪紱,歸作三吳高尚人。
三吳寒暄幾來去,童時閭井今猶故。閭門親舊半成空,往往子孫無托處。
先生第宅瀕清流,負郭歲有千鐘收。揮金買酒醉花月,一局一篇方外游。
諸郎森森美且修,名聲相繼徹冕旒。斑衣夙夕奉顏色,借問達官誰與儔。
他年再拜鄉人后,猶能敬為先生壽。
人間的功業就像作詩一樣,先生擅長作詩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人間的得失如同下棋,先生精于下棋又有什么可懷疑的呢。此身難免處在這人間世上,不過是在南北東西各處漂泊罷了。波濤在風里涌起如丘山一般,但不妨礙江河終歸平靜。今年春天草木蔥蘢,只是白發卻日益增多。先生微笑著辭去官職,回去做三吳地區的高尚之人。三吳地區寒來暑往歷經多次變遷,兒時居住的街巷如今依舊。街坊里的親朋好友大半已經離世,很多子孫都無處安身。先生的住宅臨近清澈的溪流,城郊每年有很多糧食收獲。揮金買酒在花前月下暢飲,下一局棋、作一篇詩,仿佛在塵世之外遨游。先生的幾個兒子都儀表堂堂且品德高尚,名聲相繼傳到皇帝那里。他們早晚穿著彩衣侍奉先生,試問達官貴人誰能與之相比。等過些年再次拜見鄉人之后,我依然能恭敬地為先生祝壽。
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端:確實,真的。
奕棋:下棋。
聊爾耳:不過如此罷了。
簪紱:古代官吏的冠飾和服飾,這里指官職。
三吳:地名,說法不一,一般指吳興、吳郡、會稽。
寒暄:冷暖,指時節的交替。
閭井:里巷。
負郭:靠近城郭,這里指城郊的田地。
千鐘:指大量的糧食。
斑衣:指彩衣,這里指子女孝養父母。
冕旒:古代帝王的禮帽和垂旒,這里代指皇帝。
儔:相比,匹敵。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來看,當時社會可能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但也存在著人生的起伏和變遷。詩人目睹李子威先生辭官還鄉,有感于先生對人生的態度和他此后的生活,從而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李子威先生對人間得失的豁達以及辭官后高雅閑適的生活。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形象的比喻闡述人生哲理,語言質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高尚生活的向往。
誠足不顧得,妄矜徒有言。
語斯諒未盡,隱顯何悠然。
洵彼都邑盛,眷惟車馬喧。
自期尊客卿,非意干王孫。
銜知有貞爵,處實非厚顏。
茍無海岱氣,奚取壺漿恩。
唯絲南山楊,適我松菊香。
鵬鶤誠未憶,誰謂凌風翔。
家臨長信往來道,乳燕雙雙拂煙草。
油壁車輕金犢肥,衰桃一樹近前池,似惜紅顏鏡中老。
朔管迎秋動,雕陰雁來早。
上郡隱黃云,天山吹白草。
嘶馬悲寒磧,朝陽照霜堡。
江南戍客心,門外芙蓉老。
蟲歇紗窗靜,鴉散碧梧寒。
稍驚朝佩動,猶傳清漏殘。
亂珠凝燭淚,微紅上露盤。
褰衣復理鬢,余潤拂芝蘭。
縱得步兵無綠蟻,不緣句漏有丹砂。
殷勤為報同袍友,
梅仙自是青云客,莫羨相如卻到家。
聞說蕭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絕清弦。
柳邊猶憶青驄影,
他時若到相尋處,碧樹紅樓自宛然。
玉貌潘郎淚滿衣,畫羅輕鬢雨霏微。
紅蘭委露愁難盡,春來多少傷心事,碧草侵階粉蝶飛。
珠箔金鉤對彩橋,昔年于此見嬌嬈。
香燈悵望飛瓊鬢,壞墻經雨蒼苔遍,拾得當時舊翠翹。
斜掩朱門花外鐘,
曉鶯時節好相逢。
窗間桃蕊宿妝在,
誰憐芳草生三徑,
參佐橋西陸士龍。
龍砂鐵馬犯煙塵,
跡近群鷗意倍親。
風卷蓬根屯戊己,
心許故人知此意,
古來知者竟誰人。
昔年曾識范安成,松竹風姿鶴性情。
西掖曙河橫漏響,
千頃水流通故墅,至今留得謝公名。
路分溪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
出寺馬嘶秋色里,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
一別黔巫似斷弦,
故交東去更凄然。
心游目送三千里,
相思休話長安遠,
江月隨人處處圓。
曾識匡山遠法師,低松片石對前墀。
為尋名畫來過院,自知終有張華識,不向滄洲理釣絲。
曲巷斜臨一水間,
小門終日不開關。
紅珠斗帳櫻桃熟,
與君便是鴛鴦侶,
休向人間覓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