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禮墓
幾年模楷掲天中,四海衣冠盡影從。
必待名人裁受謁,遂令當世比登龍。
求通謾負孔融志,執御難追荀爽蹤。
回首高門正如市,悲風獵獵起長松。
幾年模楷掲天中,四海衣冠盡影從。
必待名人裁受謁,遂令當世比登龍。
求通謾負孔融志,執御難追荀爽蹤。
回首高門正如市,悲風獵獵起長松。
多年來他的楷模風范顯揚于天下,四海的賢才都像影子一樣追隨他。一定要等待名人引薦才肯接見他人,于是讓當時的人把結識他比作登龍門。想求交往卻空負了孔融的志向,駕車相隨也難追上荀爽的蹤跡。回首他的高門熱鬧如集市,悲涼的風在長松間呼嘯而起。
模楷:楷模、典范。掲天中:顯揚于天下。
衣冠:指士大夫、賢才。影從:像影子一樣追隨。
名人:有名望的人。裁受謁:裁定是否接受拜見。登龍:即登龍門,比喻得到有名望者的援引而身價大增。
孔融志:孔融年少時就有結交賢才的志向。
執御:駕車。荀爽蹤:荀爽曾為了拜見李膺而趕著車前往。
高門:指李元禮的家門。市:集市。
獵獵:形容風聲。
李元禮即李膺,東漢時期名士、官員,有很高的聲望,士人以受其接待為榮耀。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在憑吊李元禮墓時,有感于他生前的影響力以及身后的世事變化而作。當時東漢政治腐敗,但李膺等名士以正直和才德為世人敬仰,詩人借此表達對賢才的追思。
這首詩主旨是憑吊李元禮,贊頌其聲望和影響力,也感慨世事無常。它以簡潔的語言和豐富的用典展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對賢才的尊崇。
白云凈空山,朗月照寒水。群動盡無言,如如印元旨。
妾有團團古時鏡,在匣渾如月端正。朝朝持向玉臺前,秋水芙蓉兩相映。自從十五畫脩蛾,白發相看塵漸多。繡得合歡雙寶帶,今朝攜上街頭賣。滿城新鏡照新人,此鏡無人定高價。
秋高朔馬肥,壯士多感激。起看天宇空,萬物盡陰黑。連年稍艱食,所至多盜賊。人情有馴致,世或尚姑息。坐令鼠子輩,漸欲穴我室。茍生各有養,飛走隨所得。奪攘乃如此,彼計多變易。我生無根蒂,尚守祖父宅。邇來時命乖,仆仆州縣客。兩親化為土,弟妹各狼藉。箕風度窗牖,蟋蟀催婦織。貧家一匹絹,已費幾蠶力。夫妻僅補綴,幸寬兒女責。復思后來事,對酒不能吃。人言有定數,禍福那可擇。胡為自慘戚,三十頭雪白。貧居應閉門,原憲乃非病。讀書到周孔,歲晚吾事竟。佳哉亦可樂,妙在得所性。于時俗慮少,魚鳥共涵泳。蘆花深兩槳,秋色滿湖鏡。頗懷梅子真,屢起泛舟興。明當文會友,圣處一參訂。此生飯不足,敢不聽于命。
何事愁春去,微薰生日斜。梅黃初著雨,鶯老未殘花。便汲懸泉水,閒烹廢寺茶。逢僧談五乘,摩詰已無家。
習懶真成懶,年來懶更便。杜門非寡合,隱幾即閒眠。倦洗窗前竹,慵聽石上泉。不知塵境外,可有懶中仙。
壯志一抔土,馀香俠骨存。平生好結客,今日幾過門。賦鵩年華促,招魂怨思繁。巫陽不可問,風雨暗天閽。
傳笏自文昌,身名克顯揚。蜚聲騰宦路,接武近鴛行。廉尚冰霜潔,吟篇風露香。晚年陶靖節,松菊更凄涼。蚤歲篤盟姻,交情晚更親。耆英亡老友,吟社欠同人。氣貌溫溫玉,襟懷盎盎春。北山期共隱,臨窆重傷神。
雙堠迎人來,單堠送人去。五里十里有定程,萬水千山無盡處。我欲登高堠,東南望故鄉。故鄉不可見,日落野茫茫。野茫茫,風浩浩,馬頭一見一傷心,多少征人是中老。
行盡天涯路,黔南尚幾州。孤城藏萬壑,殘月在扁舟。劍閣云邊斷,巴江樹杪流。兩回經鳥道,應記舊曾游。
曾看詞鋒戰舉場,弟兄旗鼓略相當。兩賢方折月中桂,此老翻為地下郎。弟妹力攜家數口,文章空費紙千張。廣寒宮里叢生桂,何日飄來壟上芳。
清川日悠悠,遠樹何蒼蒼。群雁向北飛,孤鶴獨南翔。美人樂棲遁,采薇陟高岡。相思不可見,煙霧正微茫。
水車謝神龍,下竭固無奈。旱則我為用,爾龍尚何謂。
大艑長檣鐵鹿子,布帆直過梅根渚。石城兒女顏如花,問郎今夜宿誰家。
計拙堪時棄,謀生托野人。鶯花無約束,木石有比鄰。溪上思龍蟄,林間學鳥伸。逢人無一面,語契即情親。
暮扇不生涼,移榻欲逃暑。夢覺騎樓風,脈脈不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