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世美游嵩山
肇分五岳尊,上帝委奇石。維嵩據地中,屹立萬仞壁。
遠與四鎮殊,式應土圭測。有人仰崇高,坐厭拘名跡。
邂逅天際來,驊騮脫車軛。將圣祭泰山,此心豈懸隔。
擾擾塵土中,一朝復一夕。聞君有風期,欣然雙蠟屐。
焉知馬足非,迥隔千峰碧。古人亦多端,相望托幽寂。
法音動山靈,松栝惟所適。寄徑登顯途,自恃捷無敵。
遺轍諒未泯,一一可游歷。借問去來人,誰堪比心跡。
肇分五岳尊,上帝委奇石。維嵩據地中,屹立萬仞壁。
遠與四鎮殊,式應土圭測。有人仰崇高,坐厭拘名跡。
邂逅天際來,驊騮脫車軛。將圣祭泰山,此心豈懸隔。
擾擾塵土中,一朝復一夕。聞君有風期,欣然雙蠟屐。
焉知馬足非,迥隔千峰碧。古人亦多端,相望托幽寂。
法音動山靈,松栝惟所適。寄徑登顯途,自恃捷無敵。
遺轍諒未泯,一一可游歷。借問去來人,誰堪比心跡。
開天辟地五岳受尊崇,上天賦予它奇異山石。嵩山位于大地中央,像萬仞峭壁般屹立。它和其他四鎮大不相同,正符合土圭測量的位置。有人仰慕嵩山的崇高,厭煩被世俗名利拘束。偶然從天邊而來,如駿馬擺脫了車軛。孔子曾去祭祀泰山,那份心意與此并無差異。在紛紛擾擾的塵世中,日復一日。聽說你有超凡的志趣,欣然穿上雙蠟屐去登山。怎知騎馬前行不好,它能讓人遠隔千峰的碧綠。古人行事多樣,彼此思念寄托于幽靜之地。佛法之音驚動山靈,可在松栝間自在穿梭。沿著小路登上顯途,自認為敏捷無人能敵。前人的足跡想必還在,都可以一一去游歷。試問過往的人們,誰能比得上這顆探尋的心。
肇分:開始劃分。
委:賦予。
維嵩:即嵩山。
四鎮:四座名山,與五岳相對。
式應:正符合。土圭測:用土圭測量地中。
拘名跡:被名利和世俗規矩拘束。
驊騮:駿馬。車軛:套在馬脖子上的器具。
將圣:指孔子。
風期:超凡的志趣。
蠟屐:涂蠟的木屐,登山用具。
法音:佛法之音。
松栝:松樹和栝樹。
遺轍:前人的足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世俗紛擾,詩人或許在這種環境下,聽聞友人世美游嵩山之事,從而借次韻之詩表達自己對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對古人精神境界的追思。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嵩山的贊美和對超脫塵世的追求。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深遠,融合了對比、用典等手法。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精神追求。
新蟬無數咽瑯玕,引惹涼生六月寒。已自東山譽高潔,未須丹翅擬笙鸞。
玉裙練帨清無塵,一笑喚回幽谷春。天寒日暮故相惱,不怕近前丞相嗔。
草紅心耶,花素心耶,同心此蘭。正倚篁幽泣,邀回露眼,窺蘿靚笑,對亸風鬟。何處神君,舊家兒女,一碧湘魂欲化煙。東皇力,讓靈均今日,清艷能兼。紫釵敲韻珊珊。漫分付、籠鸚說曉寒。盡捧當怨雨,矉原非效,印來香月,夢不成單。秋士年華,春人影事,從古雙修福慧難。真開也,算相思北渚,稱意西天。
高閑清制尚依然,試茗蕭齋一榻邊。秋水澗深朝聽雨,落花風過午生煙。縹囊珍重三千首,僧院銷沈二百年。不是彥先能好事,幾回遣韻委流泉。
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立春才是第三朝,喜見春空雪亂飄。天上瑤臺應錯落,人間玉嶺正岧峣。固知吐氣乾坤滿,頓覺游塵戶牖消。卻上小樓閒縱目,八纮清思迥難招。
官差捉船為載兵,大船買脫中船行。中船蘆港且潛避,小船無知唱歌去。郡符昨下吏如虎,快槳追風搖急櫓。村人露肘捉頭來,背似土牛耐鞭苦。苦辭船小要何用?爭執洶洶路人擁。前頭船見不敢行,曉事篙題斂錢送。船戶家家壞十千,官司查點侯如年。發回仍索常行費,另派門攤云雇船。君不見官舫嵬峨無用處,打彭插旗馬頭住。
司城捐佩日,歸去濯清流。云水傳青眼,雞豚共白頭。雨添雙棹興,花動四鄰游。欲看西山色,林間更起樓。
掣電引狂雷,晝天忽成暮。萬里瀉銀河,四檐垂瀑布。
浣紗疇憶苧蘿村,飲泣虞山每斷魂。虧得閒花寫宮怨,年年飄落望齊門。
眼明初見淮南樹,十客相逢九吳語。旅程已付夜帆風,客睡不妨背船雨。黃甘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殷勤買酒謝船師,千里勞君勤轉櫓。系舟淮北雨折軸,系舟淮南風斷橋。客行有期日月疾,歲事欲晚霜雪驕。山根浪頭作雷吼,縮手敢試舟師篙。不用然犀照幽怪,要須拔劍斬長蛟。
春池照影紅錦衣,鴛鴦與鴨同低摧。金籠鸚鵡頗誶語,解道春色今寒灰。客來命笑還錯莫,此情不似君情薄。會須把酒杏花前,祇喚茶甌充罰爵。
漏板敲愁夜驚冷,露井梧桐濕無影。海風吹星消碧煙,青天不見纖月懸。嫦娥淚泣桂香死,誰知兔魄沈水底。巫猿激烈心欲飛,便伸長手搒摸之。夷神叱咤蛟龍怒,翻倒滄海上天去。
田園桑柘已蕭然,土屋朝炊幾斷煙。風捲火云天欲雨,馬嘶鈴閣日如年。危途敢道應回馭,尸位須知早避賢。安得虎溪同一笑,獨留衣缽向人傳。
夢蝶人何在,空馀此地名。只今芳草綠,千載有馀清。辭榮趨散地,不謂隱慈云。夢思隨今古,山僧獨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