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周同年通叟詩卷
周郎既老曲不顧,自作吳音歌白苧。
二三名勝能知音,傖翁得之嗟已暮。
玩之在手一載讀,愈見佳處心愈妒。
君乎瘖休無復鳴,我宜如許他宜慮。
鄉曲豫章皆奇才,直上千尺已摧去。
周郎既老曲不顧,自作吳音歌白苧。
二三名勝能知音,傖翁得之嗟已暮。
玩之在手一載讀,愈見佳處心愈妒。
君乎瘖休無復鳴,我宜如許他宜慮。
鄉曲豫章皆奇才,直上千尺已摧去。
周郎年歲漸長不再顧及舊日曲調,自己用吳地音調唱起《白苧》歌。有兩三位名士能懂得這其中的音韻之妙,我這粗人得到這詩卷時感嘆已到暮年。拿在手中把玩誦讀了一年,越發現詩中的精妙之處心里就越嫉妒。您還是沉默別再作詩了,我應如此,他人也該有此顧慮。家鄉豫章之地都是有奇才之人,可那些能直上千尺的人才都已被摧折。
周郎:指詩卷作者周通叟。
曲不顧:不再顧及舊日曲調,有創新之意。
吳音:吳地的音調。
白苧:即《白苧歌》,古樂府曲名。
名勝:有名望的人。
傖翁:作者自謙之詞。
瘖休:沉默休止。
鄉曲:家鄉。
豫章:古郡名,在今江西一帶。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是作者收到周通叟的詩卷后,有感而發。當時可能社會環境存在人才被埋沒的現象,作者看到友人的才華,結合自身經歷和家鄉人才的遭遇,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詩歌才華的復雜情感,以及對人才境遇的關注。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直白地表達內心想法。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反映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流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
我行出陜右,來升召公堂。嘆公不可作,祗令吾道傷。
優哉聽訟日,斯民歌樂康。善教被南國,美蔭余甘棠。
惟公與周公,左右相成王。孰知二公心,千載惟蒼蒼。
人不學二南,其蔽猶面墻。先圣垂此言,下士其可忘。
太史述世家,源深者流長。公澤亦至今,風烈殊未央。
再拜仰公像,冠佩猶煌煌。徘徊不能去,淚落征衣裳。
久不到西陵,重來扣便??。
眼吞滄海碧,帆卷越山青。
路遠人煙盛,官清風浪停。
片時登岸口,小立望云亭。
過午時云簇,膏春暝雨簁。
石苔先受色,桃葉復含滋。
客舍居難穏,家書到毎遲。
二公俱強飯,宗社要扶持。
書生臥病久無衣,不意臨衰厭鼓鼙。
鄉信略無鴻雁到,客愁惟有杜鵑啼。
誰憐彈鋏長依孟,自不工竽漫說齊。
我亦漂流費耘業,看君文字照浯溪。
過雨得清夜,月明惟水聲。
葉光知露隕,蘭馥賴風清。
天地未悔禍,豺狼猶阻兵。
故園同此夕,長望一霑纓。
剪水適從天上手,綴條不作世間花。
柴門有客方高枕,石鼎無人共試茶。
清借遠山迎馬出,潤含修竹倚窗斜。
令人卻憶前年盛,輦轂歡聲百萬家。
等閑長嘯倚孤松,云破天邉見碧峰。
架上殘書猶可讀,瓶中儲粟不堪舂。
生涯幸有千年秀,身世何須萬戶封。
僧榻寄眠無一事,覺來深省聽晨鐘。
性靜乃可琴,德常乃可醫。
二事人所難,而子能兼之。
好古身則潤,活人功不貲。
未媿孫思邈,何慙鐘子期。
俗眼多重輕,世態工瑕疵。
自視無所嫌,安行復何疑。
子有賢舅氏,聞名四方馳。
勉矣歸問津,沛然有余師。
柳下分攜須影蒼,好風吹夢過都梁。
諸蠻帖化花陰靜,一騎飛塵薦墨香。
書就幾曾逢驛使,公余應不冷奚囊。
云情鶴態元如舊,應倚株梅憶錦鄉。
江空月掛疏梅村,生香湔祓何郎魂。
亭亭自是塵表物,玉質敢有煙埃昏。
西州風土似南國,高樹繚臺丞相園。
居然志士節獨苦,炯若德人顏更溫。
至今往往入幽夢,夢去折花迎朝暾。
寇來一炬半月紅,傷心無處求朱門。
君知行樂不可緩,中圣友賢余勿言。
侍郎堂西臘前破,喚取我輩斟洼樽。
已雪猶陰更逆風,斜川略彴斷行蹤。
瑤臺貝闕三千丈,玉樹瓊林一萬重。
學子經時無載酒,鄰僧過午未鳴鐘。
華筵此地成賓主,孔翠屏深琥珀濃。
麟符虎節爛龍光,勢重侯藩壯帝鄉。
那復謝玄將淝水,政煩汲黯守淮陽。
咄嗟萬戶無窮惠,清凈三州已試方。
余事不妨哦妙句,韋郎韻勝寢凝香。
騷豪矢口便成詩,全異推敲煉句遲。
一字下平揺不動,數聨生就穩難移。
池塘春草英靈處,水月梅花颕悟時。
我亦學吟功未進,每將此理扣心師。
余寒欺酒不成醺,轉覺供詩景物新。
篛笠帶歸山路雨,竹簫吹老隴梅春。
田君泉石閑招隱,顏子簞瓢自食貧。
莫詫柴門回俗駕,東風不受庾公塵。
憶昔游河梁,對床三夜語。平生慷慨心,遠別顏亦苦。朔風黃葉深,尚記驅車去。君行已映林,我首猶屢顧。
重經分手地,物色宛如許。懷人感河山,撫節驚寒暑。別來世事多,瑣細不足數。惟有綠林徒,跳梁猶若故。
漢南十二州,一半為盜據。向之西來師,猛鷙類熊虎。從以萬馬群,旌旃蔽村塢。惟知口打賊,未辨貍搏鼠。
征求徒浚民,萬分一無補。空令貧者斃,復使富室窶。去年粟如金,艱食古未睹。今春瀕漢州,秋種不入土。
如何十萬師,不辦一朝貯。傳聞許汝郊,平民盡俘擄。秋高馬首南,跬足仰誰御。
棲山無定居,處邑復多懼。無資憂殍踣,有粟畏攘取。懷安昔所戒,隨眾謀遠舉。第恐向他州,未保終安堵。
悠悠四海間,托身定何所。憂來如鼎燋,意亂若棼縷。君家聚族多,巢幙多風雨。胡為事遠游,遄歸莫容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