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物二首
青松高百尺,綠蕙低數寸。同生大塊間,長短各有分。長者不可退,短者不可進。若用此理推,窮通兩無悶。
椿壽八千春,槿花不經宿。中間復何有,冉冉孤生竹。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時綠。雖謝椿有余,猶勝槿不足。
青松高百尺,綠蕙低數寸。同生大塊間,長短各有分。長者不可退,短者不可進。若用此理推,窮通兩無悶。
椿壽八千春,槿花不經宿。中間復何有,冉冉孤生竹。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時綠。雖謝椿有余,猶勝槿不足。
青松高達百尺,綠蕙只有數寸。它們同生在天地之間,長短各有定分。長的不能變短,短的不能變長。若以此理推斷,無論困厄還是顯達都不會煩悶。椿樹能活八千年,槿花不到一夜就凋謝。它們中間還有什么呢,有那孤獨生長的竹子。竹子三年就變老,但竹色四季常綠。雖然比不上椿樹長壽,但比槿花易謝要好。
大塊:指大自然。
分:名分、定分。
窮通:困厄與顯達。
椿壽八千春:傳說椿樹以八千年為春,八千年為秋。
槿花:木槿花,朝開暮落。
冉冉:柔弱下垂的樣子。
此詩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傳達的思想來看,可能是詩人在經歷人生起伏后,對自然和人生進行思考,以萬物的不同狀態來感悟命運和人生哲理。
這首詩主旨是闡述萬物各有定分、順應自然的哲理。特點是借物說理,以自然現象類比人生。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人生思考的深度,具有一定哲理詩的價值。
與君詩興素來狂,況入清秋夜景長。
溪閣共誰看好月,
會約垂名繼前哲,任他玄發盡如霜。
茅舍何寥落,門庭長綠蕪。
貧來賣書劍,病起憶江湖。
對枕暮山碧,伴吟涼月孤。
前賢多晚達,莫嘆有霜須。
漁休渭水興周日,
龍起南陽相蜀時。
不遇文王與先主,
經天才業擬何為。
門巷涼秋至,高梧一葉驚。
漸添衾簟爽,頓覺夢魂清。
暗促蓮開艷,乍催蟬發聲。
雨降炎氣減,竹引冷煙生。
戍客添歸思,行人怯遠程。
未逢征雁下,漸聽夜砧鳴。
張翰思鱸興,班姬詠扇情。
音塵兩難問,蛩砌月空明。
結茅曾在碧江隈,多病貧身養拙來。雨歇汀洲垂釣去,游宦等閑千里隔,空余魂夢到漁臺。
門前煙水似瀟湘,放曠優游興味長。虛閣靜眠聽遠浪,犬吠疏籬明月上,鄰翁攜酒到茅堂。
無機終日狎沙鷗,得意高吟景且幽。檻底江流偏稱月,別后再游心未遂,設屏惟畫白蘋洲。
懶向人前著紫衣,
虛堂閑倚一條藜。
雖承雨露居龍闕,
有時乘興尋師去,
煮茗同吟到日西。
和氣來無象,物情還暗新。
乾坤一夕雨,草木萬方春。
染水煙光媚,催花鳥語頻。
高臺曠望處,歌詠屬詩人。
多難分離久,相思每淚垂。
夢歸殘月曉,信到落花時。
未必乖良會,何當有后期。
那堪樓上望,煙水接天涯。
竟日如絲不暫停,
莎階閑聽滴秋聲。
斜飄虛閣琴書潤,
遙知公退琴堂靜,
坐對蕭騷飲興生。
門鎖簾垂月影斜,翠華咫尺隔天涯。香鋪羅幌不成夢,背壁銀缸落盡花。
金波寒透水精簾,燒盡沈檀手自添。風遞笙歌門已掩,翠華何處夜厭厭。
忽聽新蟬發,客情其奈何。
西風起槐柳,故國阻煙波。
壟笛悲猶少,巴猿恨未多。
不知陶靖節,還動此心么。
泥書捧處圣恩新,
許覲庭闈養二親。
螻蟻至微寧足數,
未知何處答穹旻。
一夢奢華去不還,
斷墻花發豈堪看。
玉纖素綆知何處,
金井梧枯碧甃寒。
宋玉逢秋何起悲,
新恩委寄好開眉。
班升鴛鷺頻經歲,
一朝鳳詔重征入,
鵬化那教尺鷃知。
鴻雁離群后,成行憶日存。誰知歸故里,只得奠吟魂。蟲蠹書盈篋,人稀草擁門。從茲長慟后,獨自奉晨昏。
浮生多夭枉,惟爾最堪悲。同氣未歸日,慈親臨老時。舊詩傳海嶠,新冢枕江湄。遺稚嗚嗚處,黃昏繞穗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