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可知藏適軒
適軒新開非華飾,為愛清涼消暑濕。
景象千般何處來,塵埃一點應難入。
蒲團禪版靜沉沉,松韻竹風常龔龔。
香斷爐寒坐夜深,苔墀月滿無人立。
適軒新開非華飾,為愛清涼消暑濕。
景象千般何處來,塵埃一點應難入。
蒲團禪版靜沉沉,松韻竹風常龔龔。
香斷爐寒坐夜深,苔墀月滿無人立。
適軒剛剛建成,并非華麗裝飾,只因喜愛這里清涼能消除暑氣濕氣。這千般景象從何處而來呢,想來一點塵埃都難以進入。蒲團和禪版安靜地擺放著,松濤竹風常常輕輕作響。夜深時,爐中香已燃盡、寒意襲來,獨自坐著,臺階上鋪滿月光,空無一人。
適軒:詩中新建的軒室。
華飾:華麗的裝飾。
蒲團:僧人坐禪及跪拜時所用之物。
禪版:僧人坐禪時的用具。
龔龔:形容松竹風吹動的聲音。
苔墀:長有苔蘚的臺階。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相對閑適的狀態,看到新建成的適軒,被其清幽的環境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這種清凈環境的喜愛和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適軒的清幽環境,突出其能讓人遠離塵世紛擾。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在文學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追求清凈的心境和審美情趣。
雪飛玉立盡清秋,不惜奇毛恣遠游。
在野只教心力破,千人何事網羅求。
一生自獵知無敵,百中爭能恥下鞲。
鵬礙九天須卻避,兔藏三穴莫深憂。
野屋流寒水,山籬帶薄云。
靜應連虎穴,喧已去人群。
筆架霑窗雨,書簽映隙曛。
蕭蕭千里足,個個五花文。
東屯復瀼西,一種住青溪。
來往皆茅屋,淹留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無蹊。
若訪衰翁語,須令賸客迷。
驟雨清秋夜,金波耿玉繩。
天河元自白,江浦向來澄。
映物連珠斷,緣空一鏡升。
余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
今日西京掾,多除內省郎。
通家惟沈氏,謁帝似馮唐。
詩律群公問,儒門舊史長。
清秋便寓直,列宿頓輝光。
未暇申宴慰,含情空激揚。
司存何所比,膳部默凄傷。
貧賤人事略,經過霖潦妨。
禮同諸父長,恩豈布衣忘。
天路牽騏驥,云臺引棟梁。
徒懷貢公喜,颯颯鬢毛蒼。
異俗吁可怪,斯人難竝居。
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
舊識能為態,新知已暗疎。
治生且耕鑿,只有不關渠。
多病秋風落,君來慰眼前。
自聞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滿谷山云起,侵籬澗水懸。
嗣宗諸子姪,早覺仲容賢。
繡段裝檐額,金花帖鼓腰。
一夫先舞劒,百戰后歌樵。
江樹城孤遠,云臺使寂寥。
漢朝頻選將,應拜霍嫖姚。
消渴游江漢,羇棲尚甲兵。
幾年逢熟食,萬里逼清明。
松柏邛山路,風花白帝城。
汝曹催我老,回首淚縱橫。
黑鷹不省人間有,度海疑從北極來。
正翮摶風超紫塞,立冬幾夜宿陽臺。
虞羅自各虛施巧,春雁同歸必見猜。
萬里寒空祗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才。
隱豹深愁雨,潛龍故起云。
泥多仍徑曲,心醉阻賢群。
忍待江山麗,還披鮑謝文。
高樓憶疎豁,秋興坐氛氳。
道北馮都使,高齋見一川。
子能渠細石,吾亦沼清泉。
枕帶還相似,柴荊即有焉。
斫畬應費日,解纜不知年。
江月辭風纜,江星別霧船。
雞鳴還曙色,鷺浴自清川。
歷歷竟誰種,悠悠何處圓。
客愁殊未已,他夕始相鮮。
昭代將垂白,途窮乃叫閽。氣沖星象表,詞感帝王尊。
天老書題目,春宮驗討論。倚風遺鶂路,隨水到龍門。
竟與蛟螭雜,空聞燕雀喧。青冥猶契闊,陵厲不飛飜。
儒術誠難起,家聲庶已存。故山多藥物,勝概憶桃源。
欲整還鄉斾,長懷禁掖垣。謬稱三賦在,難述二公恩。
野興每難盡,江樓延賞心。
歸朝送使節,落景惜登臨。
稍稍煙集渚,微微風動襟。
重船依淺瀨,輕鳥度層陰。
檻峻背幽谷,窗虛交茂林。
燈光散遠近,月彩靜高深。
城擁朝來客,天橫醉后參。
窮途衰謝意,苦調短長吟。
此會共能幾,諸孫賢至今。
不勞朱戶閉,自待白河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