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亭 其二
卻暑追隨水上亭,
東郊乘曉戴殘星。
余歌咽筦來幽浦,
薄霧疏煙入畫舲。
興發江湖馳象魏,
情鐘原隰詠飛令。
故溪何日垂綸去,
天末遙岑寸寸青。
卻暑追隨水上亭,
東郊乘曉戴殘星。
余歌咽筦來幽浦,
薄霧疏煙入畫舲。
興發江湖馳象魏,
情鐘原隰詠飛令。
故溪何日垂綸去,
天末遙岑寸寸青。
為消夏來到水上的合江亭,清晨前往東郊時頭頂還掛著殘星。余音繚繞的管樂從幽僻水浦傳來,輕薄的霧靄飄入裝飾華美的畫船。興致興起時思及江湖與朝廷,情感深鐘于原野低濕之地而詠誦行令。何時能回到故鄉溪邊垂釣,看天邊遠山一抹寸寸青蒼。
卻暑:消暑,驅散熱氣。
乘曉:趁著清晨。
咽筦(yuàn guǎn):形容管樂聲低沉婉轉。筦,同“管”,管樂器。
畫舲(líng):裝飾華美的小船。
象魏:古代宮門外的闕,代指朝廷。
原隰(xí):原野與低濕之地,泛指田野。
飛令:行酒令時快速傳遞的酒令。
垂綸:垂釣,代指隱逸生活。綸,釣魚線。
天末遙岑(cén):天邊的遠山。岑,小而高的山。
合江亭為成都名勝,唐代所建,歷代文人多有題詠。此詩或作于夏日消暑游亭之際,詩人于清晨赴亭,途中見殘星、聞樂聲、賞煙景,觸景生情,抒發對自然的喜愛與歸隱之愿。具體創作時間及作者背景需結合具體詩人(如宋代范成大等曾詠合江亭)進一步考證。
詩以“卻暑”起興,描繪清晨游合江亭的所見所感,由景及情,從游賞之樂轉向對隱逸生活的向往,語言清新,意境幽遠,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超脫世俗的情懷。
已解嘉禾纜,兼程一葉輕。雨收黃歇浦,帆掛呂蒙城。未覺勞行役,閒生吊古情。忽聞江上笛,悽切作離聲。
巨石亭亭缺齧多,懸知千古也消磨。人間正覓擎天柱,無奈風吹雨打何。
七尺昂藏愧此軀,褐衣徒步一迂儒。未能健翮隨鴻鵠,誰與修弧射狂胡。憂國獨馀填海恨,著書何異徙山愚。盈廷此日多長策,為問芻蕘定有無。嚴寒風色晝蕭蕭,極目關河涕淚遙。隴首自啼秦吉了,軍中寧乏霍嫖姚。雁臣聚朔盧龍暗,鮫室徂秋赤魃驕。縱使微忱動天聽,空言何補圣明朝。
大江流不斷,愁共暮潮生。水激山皆走,波翻月有聲。亂離朋輩少,旅夜客心驚。樂士知何處,揚帆且北征。
斯文今古托儀型,帝醉何堪君獨醒。每說蒼生唯痛哭,只余白發頓飄零。知己早駕思秋鲙,遺令空棺執孝經。欲叩銘旌無一字,殘燈空自火星星。
東阡西陌水潺湲,扶耖泥涂未得閒。為念饔飧由力作,敢辭竭蹶向田間。
曉色籠窗,暗塵縈袖,軟風吹送行人。一聲長笛,迢遞動征輪。去即匆匆去也,忙回首、煙靄難分。凝眸處,沿堤嫩柳,猶帶舊攀痕。驚心。尋往事,南船北馬,常伴殘春。把十年好夢,都付吟魂。莫道江南搖落,天涯路、何處無親。惟羞被,呢喃燕子,笑我往來頻。
杖屨乘閑歷眾山,俄驚凡跡到仙壇。清潨漱玉一川媚,瑞氣浮空兩洞寒。風入喬松琴弄操,煙籠遠岫灶燒丹。我今聊此凝雙眼,陡覺壺中世界寬。鳩杖先生旨趣深,探直搜隱事幽尋。頂頭有眼誰能識,心鑒無塵物莫侵。洞里煙霞人不老,水邊花木自成陰。乞師金鼎丹爐火,為慰平生覺道心。
金錢賜假向郊園,半似咸京半洛原。越弩射聲逢校尉,秦箏度曲挾王孫。斗雞幾過長陵下,盤馬何來大夏門。莫笑東方狂縱酒,誰能磬折負清尊。
俯檻江心寺,濤聲兩帶分。天晴秋見海,山潤午生云。短棹今重到,名泉昔有聞。西風吹別酒,斜日未成醺。云霧空江水,維舟陟翠岑。坤靈開別島,佛界凈空林。巖洞攀躋險,魚龍窟宅深。行逢黃葉下,秋思轉蕭森。
山上孤峰山下溪,北窗高枕白云西。南溪處士多瓢笠,東郭先生只杖藜。避世擬憑僧出沒,逃禪不仗佛提攜。灌園種竹疏籬下,獨酌深林聽鳥啼。
去年八月二日到,未到今年八月歸。白頭自愛此身在,清世敢言吾道非。鄉井夢隨多病苦,江湖心與故交稀。相逢莫問莼鱸興,不待秋風已拂衣。
人自蕊宮來,微步香云擁。小試樽前白雪歌,葉葉秋聲動。一剪艷波橫,兩點愁山重。收拾眉尖眼尾情,作個鴛鴦夢。
不與尋常草木群,看來端的好予人。神仙比并容顏似,姊妹推排次第均。浮薄未應隨世態,靚妝渾似任天真。得他和氣知多少,占盡河陽一縣春。
彩幡搖曳鈴聲碎。秋千墻外馀香墜。不敢怨東風。含情訴落紅。西園閑步蹀。春恨和誰說。啼鳥喚春歸。雨馀花淚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