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一日至谷熟遇趙子和大夫
盜賊羌胡逐隊行,幾家避難到荒城。
也知明日當長至,便望今年可太平。
京國笙歌無寂寞,將軍旗皷耐縱橫。
鈍庵居士全非鈍,先我驅車百感生。
盜賊羌胡逐隊行,幾家避難到荒城。
也知明日當長至,便望今年可太平。
京國笙歌無寂寞,將軍旗皷耐縱橫。
鈍庵居士全非鈍,先我驅車百感生。
盜賊與羌胡的人馬成群結隊地行進,幾戶人家為避難逃到這荒城。也知道明天就是冬至節,便祈望今年能迎來太平。京城中笙歌熱鬧不寂寞,將軍的戰鼓仍在縱橫響徹。鈍庵居士一點也不遲鈍,他先我驅車而行,心中百感交集。
羌胡:古代對西部、北部少數民族的泛稱,此處指作亂的外族勢力。
長至:冬至日,因此后白晝漸長,故稱。
京國:指京城,都城。
鈍庵居士:可能為趙子和大夫的別號,‘鈍庵’為號,‘居士’是文人雅號。
耐:此處意為‘依然’,指戰鼓持續作響。
此詩創作于戰亂頻發的年代。詩人在冬至前一日途經谷熟(今河南虞城),偶遇趙子和大夫,見百姓避難、戰亂未息,觸景生情,寫下對太平的期盼與對時局的感慨。
全詩通過戰亂場景與京城笙歌的對比,反映社會動蕩,直抒對和平的渴望,情感深沉,語言平實,是亂世中民生與文人情懷的真實寫照。
只憑風作使,全仰柳為都。
一腹清何甚,雙翎薄更無。
伴貂金換酒,并雀畫成圖。
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
石淺洞門深,潺潺萬古音。
似吹雙羽管,如奏落霞琴。
倒穴漂龍沫,穿松濺鶴襟。
何人乘月弄,應作上清吟。
誰截小秋灘,閑窺四緒寬。
繞為千嶂遠,深置一潭寒。
坐久云應出,詩成墨未干。
不知新博物,何處擬重刊。
只貪詩調苦,不計病容生。
我亦休文瘦,君能叔寶清。
藥須勤一服,春莫累多情。
欲入毗耶問,無人敵凈名。
肖翹雖振羽,戚促盡疑冰。
風助流還急,煙遮點漸凝。
不須輕列宿,才可擬孤燈。
莫倚隋家事,曾煩下詔征。
為愛晚窗明,門前亦懶行。圖書看得熟,鄰里見還生。鳥啄琴材響,僧傳藥味精。緣君多古思,攜手上空城。
何事樂漁樵,巾車或倚橈。和詩盈古篋,賒酒半寒瓢。失雨園蔬赤,無風蚛葉凋。清言一相遺,吾道未全消。
秋來一度滿,重見色難齊。
獨坐猶過午,同吟不到西。
疏芒唯斗在,殘白合河迷。
更憶前年望,孤舟泊大溪。
高秋能叩觸,天籟忽成文。
苦調雖潛倚,靈音自絕群。
茅峰曾醮斗,笠澤久眠云。
許伴山中躅,三年任一醺。
呼僮曉拂鞍,歸上大茅端。
薄俸雖休入,明霞自足餐。
暗霜松粒赤,疏雨草堂寒。
又鑿中峰石,重修醮月壇。
云北是陽川,人家洞壑連。
壇當星斗下,樓拶翠微邊。
一半遙峰雨,三條古井煙。
金庭如有路,應到左神天。
萬古陰崖雪,靈根不為枯。
瘦于霜鶴脛,奇似黑龍須。
拄訪譚玄客,持看潑墨圖。
湖云如有路,兼可到仙都。
何事鞠侯名,先封在四明。
但為連臂飲,不作斷腸聲。
野蔓垂纓細,寒泉佩玉清。
滿林游宦子,誰為作君卿。
魚骼匠成尊,猶殘海浪痕。
外堪欺玳瑁,中可酌昆侖。
水繞苔磯曲,山當草閣門。
此中醒復醉,何必問乾坤。
鹿亭巖下置,時領白麛過。
草細眠應久,泉香飲自多。
認聲來月塢,尋跡到煙蘿。
早晚吞金液,騎將上絳河。
樣自桐川得,詞因隱地成。
好漁翁亦喜,新白鳥還驚。
沙際擁江沫,渡頭橫雨聲。
尚應嫌越相,遺禍不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