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
何事千憂自惘然,且看節物異鄉邊。
鶯來昨日猶多吃,柳到今朝第幾眠。
上巳清明徒頡頏,流觴蹴踘豈周旋。
故知白髪因渠得,忍更貪愁憶往年。
何事千憂自惘然,且看節物異鄉邊。
鶯來昨日猶多吃,柳到今朝第幾眠。
上巳清明徒頡頏,流觴蹴踘豈周旋。
故知白髪因渠得,忍更貪愁憶往年。
為何千萬種憂慮讓我如此惘然?且看這應時景物在異鄉的邊際。黃鶯昨日剛來還頻繁鳴唱,楊柳到今日不知已抽了幾茬新枝。上巳與清明兩個節氣徒然相接,流觴雅集、蹴鞠游戲又怎顧得上參與?已知白發是因這些憂思而生,怎忍心再沉溺于愁緒回憶往年。
節物:應時節的景物。
頡頏(xié háng):本指鳥上下飛,此處形容上巳與清明兩個節氣時間相近、交替出現。
流觴:古代上巳節習俗,眾人環曲水而坐,置酒杯于水中,杯停誰前誰飲酒。
蹴踘(cù jū):即蹴鞠,古代類似足球的運動。
渠:代詞,指代前文的憂思或節令變化。
推測為詩人客居異鄉時所作。面對上巳、清明等節令交替,目睹鶯鳴柳長的物候變化,觸景生情,由節物之變引發對自身境遇的感慨,抒發內心積郁的憂思。
全詩圍繞“千憂”展開,以異鄉節令景物為線索,通過自然變化與習俗活動的描寫,層層遞進地展現因漂泊、時光流逝而生的愁緒,情感真摯,情景交融,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感知與細膩的情感表達。
碧流清淺且無波,酒鼎船頭秋月多。舍弟同游應念我,我詩有味好吟哦。
長吟遵大路,行者皆側目。切莫問前程,容易誤歌哭。
峨峨太華山,上有四毛女。茍非逃學仙,從死成黃土。光光人魚膏,泉下照歌舞。淚作水銀海,腸為黃金縷。秦時女高士,麗英與為伍。翩翩金精峰,相逐有毛羽。
綠竹舊為林,高梧新作陰。海棠既揚態,芭蕉復展心。況有云日弄,宛然巖壑臨。蘿軒遲澄月,天外暮霞沉。
先生是在武皇年,彩筆滄江動遠天。僧徒亦識山中字,學士今傳鄴下篇。當日鳴泉邀節鉞,清秋高閣自云煙。誰令流落明時去,石耳空知炫獨妍。
龍孫頭角奮春雷,驀徑穿林破綠苔。已放瑯玕摩碧漢,聊從玉版薦金罍。煮泉清入詩脾健,噴飯香傳笑口開。清味不妨頻作供,萬竿煙雨為栽培。
興來且自種桑麻,倦即逡巡問酒家。徙倚漫憑醒醉否,一床欹枕夕陽斜。
越溪素足女,婉笑青眉揚。泛水采芙蓉,歸來衣更香。
夜半分明到鏡臺,柳眉嚬綠杏花腮。半羞半喜依依處,又是離人夢覺時。
山形拱泮宮,林壑意無窮。自得千巖秀,無虧九仞功。光延東嶺月,清轉碧潭風。官冷真相稱,婆娑一釣翁。
名藩十載力勤勞,故國三冬走俊髦。風景旋披襟抱闊,關山難破夢思牢。杜陵望岳詩偏壯,王粲浮淮賦轉豪。北至神京應咫尺,青云爭似白云高。
半載幽居太寂寥,春風送暖此良宵。深情不必旁留戀,好布羅帷籠阿嬌。賺得姬人下鏡臺,錦衾角枕手親裁。魚魚水水成佳會,懶向書堂事酒杯。
遲回六十歲初周,豈待嵇康策可休。墮地一聲留結果,翀天雙翼總浮漚。久知塵網無鸞鳳,幸釋名韜謝馬牛。水落霞紅千萬里,桃花流水有扁舟。
惠來佳茗冬泉好,一滴清涼到夢魂。自是癖深同陸羽,非關渴疾擬文園。香逾覺院驚雷莢,甘出光明金掌盤。添興幸逢不請友,軍持數寄豈嫌繁。
凍云礙曉,酥雨妨春,清閉庭館。一抹遙峰,羞對兩眉凄展。畫舸黏雞年事了,華燈打馬心情懶。鎮銷凝,總家山路隔,海天俱遠。嘆躑躅、孤芳無侶,扶起鵑魂,偷整新艷。客燕迎人,似惜長卿游倦。舉目寧辭風景異,回頭真覺光陰賤。倚愁邊,怕商量、酒杯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