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思劉壯輿近在京師因壯輿言溫公勸劉丈合魏宋等志有意合正史之志而離析李延壽之紀傳顧老罷不能聊見于篇末
迢迢使我旅懷悲,促促思君歲暮時。
江上梅花今在落,鄜州月魄屢圓虧。
著書有底心過苦,行路無端山更危。
誰解合離南北史,吾曹白髪恐難期。
迢迢使我旅懷悲,促促思君歲暮時。
江上梅花今在落,鄜州月魄屢圓虧。
著書有底心過苦,行路無端山更危。
誰解合離南北史,吾曹白髪恐難期。
遙遠的距離讓我旅途的情懷充滿悲傷,急切地思念你在這歲末時分。江上的梅花如今正在飄落,鄜州的月亮多次經歷圓缺。著書立說為何內心如此痛苦,行路途中無端遇到更險峻的山。誰能理解整合分離南北史的心愿,我們這些白發之人恐怕難以實現了。
迢迢:遙遠的樣子。
促促:急切、緊迫的樣子。
月魄:指月亮,月的光氣。
有底:為何,為什么。
無端:沒有來由,無緣無故。
合離南北史:指整合、分離《南史》《北史》的內容,重新編纂正史。
吾曹:我們這些人。
此詩創作于歲末,詩人因思念在京城的友人劉壯輿而作。據詩題,壯輿提及司馬光曾勸劉丈(或其長輩)整合魏、宋等志,有意重編正史并拆分李延壽《南北史》紀傳,但詩人自感年老力衰難以完成此愿,故寫詩寄懷。
詩為歲末懷友之作,以旅途之悲、梅花落、月圓缺等意象起興,由思念友人延伸至對著書行路艱辛的感慨,最終聚焦于整合南北史心愿難償的遺憾,情感層層遞進,體現詩人對史學事業的關切與壯志未酬的悵惘。
乳犬垂頭傍竹門,低回似戀主公恩。中宵莫學籬邊吠,風滿山花月滿村。
窮巷寂無鄰,青燈共故人。遠聲霜下磬,孤影客邊身。露冷蛩相吊,庭寒月自親。殷勤一瓢酒,更與話酸辛。
高僧明廷秀,受業自南宗。心訣提為印,禪機捷若鋒。爐香來化鶴,瓶水豢降龍。弟子經窗外,應占舊偃松。古剎西江外,師居最上方。山神出護法,天女下焚香。久客霜髭滿,歸舟云樹長。秋期到天目,容我借禪床。
秋宵一夢沉沉曙,此生了,真堪住。萬事呼觥盤礴處,疏狂略有,小簫無礙,吹透重簾雨。衣裳漸冷池邊樹,蝶又來時花又去。為問桂香能幾許?中秋過卻,重陽好在,百日秋難遇。
東風千里福州城,綠水青山老送迎。惟有垂楊偏待客,數株殘雨帶流鶯。
異鄉何處看燈好,片月多情對客懸。遙憶故人千里共,又看新歲一番圓。愁中燈火逢今夕,醉里笙歌記往年。蹤跡漂流難定止,舉杯端欲問青天。
埠頭半點夜燃枯,釣得淞江一尾鱸。漁父聯舟向東岸,東岸人家有酒沽。
呼猿洞口水潺潺,忽卷奔流下九天。乞得少陵三峽句,為君題作倒流泉。
西山落日照金莖,北闕春陰覆禁城。湖海百年今夜酒,風塵五子異時情。和來白雪俱高唱,自附青云起大名。不獨諸郎關象緯,真人應更為東行。
晚揚紅旆出郊關,晝奉安輿上碧山。野色蒼茫云色外,嵐光飛動水光間。行庖薦饌烹金鼎,荷劍挑樽結玉環。歸路邦人瞻慶侍,銀龜朱紱照酡顏。五十如嬰孝慕難,公馀綵服侍登山。回頭民社千閭密,引望鄉關一水間。暫奉清游臨佛界,都將塵事付莊環。憑誰畫與東州看,刺史何如閔與顏。
微雨蒙天來,既下散而輻。及地成柔煙,游移變林麓。時復驚風吹,一剎去莫贖。謂非我鄉景,是我瞽無目。
鐵篴風前早識君,還從石室見多聞。圭璋世與連城價,鸞鳳天成五色文。春酒玉尊催獻壽,夜筵紅燭感離群。停云又入西堂夢,不道仙凡路已分。
上元火樹萬花開,獅色鰲魚隊隊來。明月如潮春似海,笙歌陶醉慶燈杯。
天漢龍初返,星橋鵲乍分。隔河收片雨,宿浦有殘云。復作孤舟別,兼悲一葉聞。相看此時恨,不獨在離群。
曉度三郎山,云深徑盤濕。斜迤下陽坡,人牛競來集。汲泉吹野火,煮飯分馀汁。扶難感藜杖,欹倒僅能及。行行不可望,危峰倚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