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須臾變物止樊蠅
宛轉迷人下馬陵
何處周公勤小物
幾時孔子又多能
堇荼自采還堪喜
菅蒯誰從便可憎
一到高堂榮采目
絕勝長道困鉤膺
須臾變物止樊蠅
宛轉迷人下馬陵
何處周公勤小物
幾時孔子又多能
堇荼自采還堪喜
菅蒯誰從便可憎
一到高堂榮采目
絕勝長道困鉤膺
片刻間變化的事物不過是籠中的蒼蠅,曲折迷人的是長安的下馬陵。哪里有周公這般勤理小事的人?何時孔子又變得如此多才多能?自己采來的堇菜苦菜還能令人欣喜,誰會用菅草蒯草就實在可憎。一到高堂之上讓人眼目榮耀,遠勝過在漫長道路上被馬具所困。
樊蠅:被籬笆或籠網困住的蒼蠅,喻受限的微小事物。
下馬陵:地名,在長安(今西安),傳為西漢董仲舒墓,因時人過此下馬致敬得名。
周公勤小物:周公(姬旦)輔佐周成王,傳說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勤于處理瑣事。
孔子又多能:《論語·子罕》載孔子自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指其通曉多種技藝。
堇荼(jǐn tú):兩種野菜,堇菜味甘,苦菜(荼)味苦,此處泛指普通野菜。
菅蒯(jiān kuǎi):兩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制繩索、席子,此處喻粗劣無用之物。
高堂:高大的廳堂,代指優渥的生活環境。
鉤膺(gōu yīng):馬胸前的帶飾,代指馬具,喻旅途勞頓。
詩題“再和”指再次酬和友人之作,推測為文人交游中的唱和詩。具體創作時間、地點無明確記載,當為作者與友人論及生活態度、處世哲學時的應答之作。
此詩通過對微小事物、歷史人物與生活場景的描繪,以典故與對比手法,表達了對務實自足、超脫繁瑣的生活態度的肯定。語言質樸而含理趣,是文人唱和詩中探討處世哲學的典型作品。
香霧空蒙,檐牙外、流螢自照。夜向久、明河東畔,電飛云繞。錯落疏星垂屋角,須臾萬弩鳴林杪。漸翠竹、蒼梧嫩涼生,驚秋早。
人語靜,簽聲杳。珍簟冷,紗廚小。想云窗依舊,夢尋難到。雁足空來書斷絕,眉頭頓著愁多少。縱細寫、琴心有誰知,朱弦悄。
平日悲秋今已老。細看秋光自好。風緊寒生早。漫將短發還吹帽。
寂寞東籬人不到。只有淵明醉倒。一笑留殘照。世間萬事蠅頭小。
飛花如趁燕子。直度簾櫳里。帳掩香云暖,金籠鸚鵡驚起。
凝恨慵梳洗。妝臺畔,蘸粉纖纖指。寶釵墜。
才醒又困,厭厭中酒滋味。
墻頭柳暗,過盡一年春事。罨畫高樓怕獨倚。
千里。孤舟何處煙水。
輕艷盈盈,相逢曾向寒溪路。
惜飄零處。無計禁春雨。
素影參差,人在瓊城步。
危闌暮。年光催度。特地香風住。
倦客平生行處,墜鞭京洛,解佩瀟湘。此夕何年,來賦宋玉高唐。
繡簾開、香塵乍起,蓮步穩、銀燭分行。暗端相。燕羞鶯妒,蝶繞蜂忙。
難忘。芳樽頻勸,峭寒新退,玉漏猶長。幾許幽情,只愁歌罷月侵廊。
欲歸時、司空笑問,微近處,丞相嗔狂。斷人腸。假饒相送,上馬何妨。
逢春如酒,逢花如露,逢人如玉。
東風送寒去,蔚溫溫香縠。
海上三山元似粟。試招來、共藏金屋。
與君醉千歲,看人間新綠。
聽說梅山,一邱內、深藏曲折。過醒心橋下,水光清徹。迤邐躋攀登翠嶺,沈沈煙壑千峰列。更小亭、風露逼華堂,荷香發。
歌聲動,云橫闋。舞腰轉,風回雪。正良辰美景,眾賓歡悅。老子中間聊笑傲,酒行莫放觥籌歇。
愿此生、長似釣璜公,添華發。
律應清商,嫩涼生、金風乍飄林葉。玉兔騰精,光浸樓臺,宛似廣寒宮闕。
遠山橫翠煙霏斂,鵲枝繞、蛩聲凄切。氣蕭爽,一年好處,桂花時節。
香壓群芳妙絕。記蟾窟高枝,兩曾攀折。思報君親,何事壯懷猶郁。
傳巖莘野時方隱,心先定、經綸施設。賞花醉,持杯更邀皓月。
暮春清晝。政鶯囀夏林,棠陰初秀。鼓角歡雄,旌旗明滅,寶馬又還西驟。山水六朝堪畫,宮闕千門如繡。印懸斗。盛元戎小隊,花間迎候。
芳酎。為公壽。帶雨梨花,未用啼紅袖。玉帳風前,胡床月下,談笑要清群丑。桃葉渡船應在,太白酒樓依舊。暫回首。看槐班爰立,沙堤成就。
江村昨夜一枝梅。先傳春信回。非煙非霧下瑤臺。香風拂面來。
云幕卷,日華開。祥光映上臺。安輿從此步天街。君王賜壽杯。
悠悠漾漾。做盡輕模樣。昨夜瀟瀟窗外響。多在梅梢柳上。
畫樓拂曉簾開。六花一片飛來。卻被金爐香霧,騰騰扶上瓊釵。
十年裘馬錦江濱。酒隱紅塵。萬金選勝鶯花海,倚疏狂、驅使青春。吹笛魚龍盡出,題詩風月俱新。
自憐華發滿紗巾。猶是官身。鳳樓常記當年語,問浮名、何似身親。欲寄吳箋說與,這回真個閑人。
約莫香來,倚闌低瞰花如雪。
怨深愁絕。瘦似年時節。
歲一相逢,常是匆匆別。
歌壺缺。又還吹徹。笛里關山月。
殘日憑闌目斷霞。寒林人靜每歸鴉。小梅春早壓群花。
一檻風聲清玉管,數枝月影到窗紗。隔簾時度暗香些。
天似水。秋到芙蓉如亂綺。
芙蓉意與黃花倚。歷歷黃花矜酒美。
清露委。山間有個閑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