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目作近體詩五首 其四
沉沉何處有春柔,目極無垠風雨秋。
底事須登七尺劍,要當自掖千金裘。
圖書雖滿愧黃絹,桃李縱開嘲白頭。
事與愿違宜泯泯,愿違于事更悠悠。
沉沉何處有春柔,目極無垠風雨秋。
底事須登七尺劍,要當自掖千金裘。
圖書雖滿愧黃絹,桃李縱開嘲白頭。
事與愿違宜泯泯,愿違于事更悠悠。
沉悶壓抑中哪里有春天的柔和?極目遠望,只見無邊風雨中的秋景。為何要佩上七尺長劍?應當自己提攜起貴重的皮裘。書籍雖多卻慚愧沒有黃絹般的絕妙文才,桃李即使綻放也在嘲笑我的白發。事與愿違應當默默承受,愿望違背現實更覺漫長無盡。
沉沉:形容沉悶壓抑的氛圍。
春柔:春天的柔和氣息。
目極無垠:極目遠望,無邊無際。
底事:為何,什么事。
七尺劍:指代武器或抱負。
自掖:自己提攜、扶持。
千金裘:貴重的皮裘,喻指珍貴之物。
黃絹:典出“黃絹幼婦”(《世說新語》),指絕妙文辭。
桃李:此處指青春或美好的事物。
泯泯:沉默、淡然。
悠悠:漫長無盡的樣子。
此詩為詩人病中目昏時所作組詩之一。創作背景或為晚年境遇不佳,因目疾困擾,引發對人生際遇的感慨。詩中“白頭”“事與愿違”等語,暗示詩人經歷理想未達、歲月流逝的挫折,在病中更覺生命的無奈與時光的漫長。
全詩以秋日風雨起興,結合病目之痛與人生況味,通過對比與用典,刻畫了事與愿違的悵惘。語言含蓄深沉,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命困境的深刻體悟,是一首融景、事、情于一體的抒情佳作。
今朝八月十有五,顧兔天邊誰不睹。若非東土小釋迦,放過長沙這老虎。
自昔有道侶,棄職作散仙。誤落塵網中,忽忽六十年。會心不在遠,脫略遺真詮。春榮不自恤,秋花有馀妍。彭殤勿復問,道在逍遙篇。濯濯山頭木,軋軋機中絲。道以無用全,抱奇良可危。持以語當代,泯焉無人知。樗櫟全天年,賴有拳曲枝。野性非有期,興發每孤往。晨曦眾鳥鳴,晞發及林爽。浮花下清流,心跡與曠朗。嵇康養生論,悠然獨晤賞。君家事教養,諸子學軍旅。豈不背道馳,放任觀聽與。家貧資菽水,豈必在尊俎。座中古先生,含笑獨無語。
晉室嵇中散,陳留蔡議郎。彈琴神不去,續史恨何長。慘淡悲千古,凄其滯此方。翻思兒女意,斷盡九回腸。
云日陰陰水氣涼,園林梅子半青黃。農歌野唱元無譜,和合滄浪意自長。
卑微易處,居高難為勝。卑微易處,居高難為勝。民惡其上,鬼瞰高明。日中則昃,天地忌盈。寧為曳尾,無為犧牲。歌以言之,居高難為勝。
信使頻驅傳,元戎罷枕戈。茅茨隨處有,禾稼望中多。寓客時吳語,豐年半楚歌。泰然真樂土,誰為挽天河。
微雨沾鞍風滿襟,長途無使客愁侵。天光云影投裝處,流水高山是我心。
天香薰透辟寒金,拂拂鵝黃漢額深。多謝西風喚幽夢,徑隨秋蝶到疏林。折得天葩滿袖香,小窗寂寂伴凄涼。何如乞與文園客,瑤髻斜簪試晚妝。
洛中錚錚。馮惠卿。
金籠鸚鵡新來啞,柳樣腰身。月樣精神,小小房櫳少四鄰。只愁繞院千竿碧,戛觸疏筠。斷續停勻,幾陣琤琮似有人。
客舍寒窗月色明,紙衾展罷睡縱橫。傍人正是無聊景,怪我狂呼快活聲。
芙蓉本是拒霜花,燁燁紅妝帶日華。強暴一朝來感帨,遂令貞玉委塵沙。曾從越女學干將,電擊星馳巧異常。力盡佳人惟一死,血花開作杜鵑香。
互珊柯,交翠翼,天上蕊宮侶。駢影凌波,惟有繡鴛許。一般玉鏡風情,稿砧模樣,好移贈、迦陵詞句。綺屏妒。個中玉暖霜清,秾香伴幽素。紅豆雙拈,月底競修譜。試看流韻秋江,東風不讓,便追共、梅花為伍。
一家榆柳新,四面遠無鄰。人少愁聞病,莊孤幸得貧。耕牛長愿飽,樵仆每憐勤。終日憂衣食,何由脫此身。
斗室炎蒸分外強,病軀何處借華堂。金莖杯露分難到,赤腳層冰想欲狂。一葉井梧秋尚遠,萬家巢燕日偏長。笑同褦襶真徒爾,愧盡淵明臥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