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蜀公挽詩 其一
蚤歲青云近,
英聲四海馳。
能懷天下寶,
獨讓月中枝。
既已登龍坂,
咸觀入鳳池。
如何老清禁,
偃蹇臥明時。
蚤歲青云近,
英聲四海馳。
能懷天下寶,
獨讓月中枝。
既已登龍坂,
咸觀入鳳池。
如何老清禁,
偃蹇臥明時。
早年便接近高位,美好聲譽傳揚四海。心懷治國良才,卻謙讓功名。既已登上高位,眾人共見進入中樞。為何在宮廷中老去,困頓于這清明盛世。
蚤歲:同'早歲',早年。
青云:指高位,顯要的社會地位。
英聲:美好的聲譽。
天下寶:喻指治國的賢能之才。
月中枝:用'月中折桂'典故,代指科舉或高位,此處'獨讓'體現謙讓美德。
登龍坂:比喻登上高位,化用'登龍門'典故,指仕途顯達。
鳳池:即鳳凰池,代指中樞要職(如中書?。?/p>
清禁:宮廷,因宮禁清肅得名。
偃蹇(yǎn jiǎn):困頓、不得志。
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
此詩為悼念北宋名臣范鎮(號蜀公)而作。范鎮(1007-1088)一生歷經仁宗至哲宗四朝,以直言敢諫、學術淵博著稱,曾反對王安石變法,晚年退居洛陽。詩中回顧其早年得志、名滿天下的功績,及晚年于宮廷困頓的境遇,應作于其去世后,友人感懷其生平而作。
全詩緊扣范蜀公生平,前半贊其才德與仕途顯達,后半嘆其晚境困頓,既突出其'懷寶讓賢'的高潔品格,亦隱含對時代際遇的感慨,是一首兼具史傳價值與抒情性的挽詩佳作。
都城二月禮闈開,海內英賢輻輳來。丹穴嗈嗈鳴鳳鳥,宛河濯濯見龍媒。天朝科目超前代,午夜奎光燭上臺。圣主臨軒思策士,儒臣奉詔共掄才。棘闈嚴邃臨高閣,藻鑒清明絕點埃。經術政須求賈董,詞華原不重鄒枚。藍田美玉初離璞,滄海明珠已脫胎。用世真儒當輩出,校文勝會屢叨陪。紅簾夜永銷銀燭,翠幕風寒醉玉杯。早晚尚書催放榜,承恩又喜到蓬萊。
水月空花見色身,蛾眉鴉鬢總鏤塵。等閒紅袖香銷后,元是青蓮自在人。
恩洽王封土未□,愛君真覺別君難。峴碑淚感何人墮,壞冢山新此日觀。杯酒尋常傾肺腑,江風容易起波瀾。肩輿一笑驚相失,目倦東吳路渺漫。
兩峰蒼蒼暗石壁,中有百道飛來泉。人間何處有此景,便欲往買二頃田。
半世優游里,輕舟又此間。春風蘇萬木,湖浪動三山。照影云舒卷,隨人鷗往還。無端懷范蠡,功就始長閑。
陽和入枯株,靄靄含芳津。山頭太古石,不與萬物春。朝從木客游,暮將山鬼鄰。紫芝僅盈掬,幽蘭不克紉。青云入長吁,肝膽空輪囷。我嘗讀君詩,天趣觸眼新。秦游得豪宕,晉產馀真淳。怒虎不受唾,駭鹿未易馴。安坐誰不如?半生走逡巡。蒼蒼不可問,藐藐誰當親?青山碾為塵,白日無閒人。空歌東野曲,不救西州貧。
西風動萬里,羈客不禁秋。送雁過關塞,驚塵上戍樓。乍嘶胡馬動,謾捲漢旌愁。辛苦防秋卒,黃沙戰未休。
與郎如沓潮,朝暮不曾暇。歡如早潮上,儂似暮潮下。
山城風物歲將闌,行縣初因問俗安。授歷漫驚違一載,趨朝尚記逐千官。煙鐘動闕天微曙,火樹熏庭夜不寒。久忝恩私今始悟,簿書催急驛程難。
當時雙鳳向朝陽,此日三鳣集講堂。黃綺可緣宮傅重,白衣時作野人裝。旋分僧供茵蔯暖,小出村沽柏子香。非是木禪都不薦,慈悲一愿未曾償。
玄冬饒奇冽,霜霰無停飄。墐戶歌春德,冀以惠來苗。女魃乘??,末涂竟流焦。陰陽無贏勝,貴在得所調。燮理豈在隅,咎釁內慚招。亮深為犧念,敢以一身要。
遙夜忘寐起長嘆。但望云中雙飛翰。明月入牖風吹幔。終夜悠悠坐申旦。誰能知我心中亂。終然有懷歲方晏。
東方明月上,雨止風亦罷。仰荷蒼天仁,俯惻行路者。
凌朝一片陽臺影,飛來太空不去。棟與參橫,簾鉤斗曲,西北城高幾許。天聲似語。便閶闔輕排,虹河平溯。問幾陰晴,霸吳平地漫今古。西山橫黛瞰碧,眼明應不到,煙際沈鷺。臥笛長吟,層霾乍裂,寒月溟濛千里。憑虛醉舞。夢凝白闌干,化為飛霧。凈洗青紅,驟飛滄海雨。
士有曠世而相感,況復三接羊城間。峰頭載酒不得對,江水江花生悵顏。